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宿敌就是宿敌(第3页)

第二百八十二章 宿敌就是宿敌(第3页)

一周后,清晨的鸡鸣声中,人们听见了一声稚嫩的呼唤:

>“阿奶……我想你了。”

整个村子仿佛被雷击中。有人跪地痛哭,有人冲进屋里抱住亲人,更多人聚到棚屋前,望着那个抱着录音笔不肯撒手的小女孩,泪流满面。

当天下午,村里的小学老师组织了一场“声音复苏课”。每个孩子都被鼓励做三件事:说出一个害怕的东西、感谢一个人、唱一首记得的歌。

有的孩子说怕打雷,有的说怕鬼,有个男孩红着脸说:“我怕考试考不好,爸爸会打我。”

一位老太太被孙子感谢时愣住了,喃喃道:“我从来没想过……我还值得被谢谢。”

最后一首歌,是全班合唱《月亮升起来》,歌声起初断续颤抖,渐渐汇成一股清泉,流淌在整个山谷。

莉娜录下了全过程。她在日记中写道:

>“语言的断裂,往往始于灾难对心灵的撕裂。

>而修复它的,不是技巧,不是训练,

>是耐心,是陪伴,是一句‘我在听’带来的安全感。

>这个小女孩不是‘治好’了失语症,

>她是重新相信了世界还能容纳她的声音。”

离开山寨前夜,村民为她举办了一场火塘晚会。没有主持人,没有流程,只有围坐的人群和跳跃的火焰。一位老人忽然起身,用颤抖的声音讲起三十年前如何带着全村人翻越雪山逃荒的经历。那是他第一次对外人讲述那段历史。

接着,一个中年男人说起自己年轻时犯下的错事,请求原谅。

一位妇女说起丈夫常年酗酒带给她的恐惧。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话题从苦难延伸到希望,从个人回忆扩展到族群记忆。

莉娜静静听着,感觉胸口发热。她忽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倾诉,更是一次文化的重生??当集体创伤被公开言说,一个民族的记忆才真正得以延续。

她拿出紫菀花种子,撒在村口的土地上。“明年春天,这里会开出一片紫色的海。”她说。

村民们齐声应道:“我们会守着它们长大。”

邮车再度启程,穿越云贵高原,进入四川盆地。此时已是初夏,沿途稻田泛绿,蝉鸣渐起。然而就在途经一处地震遗址纪念馆时,莉娜收到了一条紧急消息:缅甸克钦邦一处难民营爆发群体性心理危机,数百名儿童拒绝进食、交流,部分出现自残倾向。原因是一名长期资助他们的国际义工突然撤资离去,并留下一句冷漠的话:“你们永远无法自救。”

莉娜立即改变行程,联络米娅协调当地团队,准备前往支援。

临行前,她在加油站短暂停留。一位年轻的加油员注意到车身上的字,主动走过来问:“‘你说,我听’??这是什么活动?”

莉娜简单解释了几句。

那人沉默片刻,突然说:“我能说句话吗?”

“当然。”

“我爸爸……十年前车祸去世。我一直怪自己那天没拦住他出门。每年忌日我都去坟前烧纸,但从没说过对不起。今天……我想试试。”

他掏出手机,打开语音备忘录,对着空气说:“爸,对不起。我不该让你走。但我现在过得还不错,开了这家加油站,娶了媳妇,有了娃。你要是能看到,应该会笑吧?”

说完,他长舒一口气,眼角泛红。

莉娜递给他一本小册子:“你可以把它写下来,下次带去坟前念。”

他接过,认真道谢,然后退回岗位,继续工作。

莉娜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她明白,这场旅程早已超越最初的设想。它不再是“帮助别人发声”,而是点燃一种信念: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他人声音的承接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