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的电流声后,传来一个温和的男声,带着笑意:
>“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柳树发芽的时候,是在替不会写字的孩子写信。”
声音戛然而止。
孟弈站在原地,喉咙发紧。他知道这首诗没有标题,也不会被收录进任何文集。但它存在过,就像此刻他胸口涌动的情绪一样真实。
---
下午三点,主控室警报突响。
AI检测到地下三层出现异常数据波动,源头指向Freedom_0。9。8_beta协议的核心推演模块。查黛立即调取日志,发现系统正在自动生成一段新的语义规则,未经任何人工授权:
[EMERGENT_CONSENSUSv0。1]
>>检测到跨维度情感共振峰值(+820%)
>>触发条件:连续七十二小时内,共发生1,423次非理性共情行为
└─示例:陌生人代偿已注销者债务、儿童主动分享梦境给孤独老人、守卫放弃武器拥抱逃亡者
>>新增隐性协议:#5
└─名称:沉默者的投票权
└─内容:所有已被注销、删除或从未被记录的个体,其潜在意志可通过群体潜意识投影参与重大决策
└─实现方式:当常规投票陷入僵局时,系统将开启“静默窗口”,采集环境中的非语言信号(心跳、呼吸、体温变化、瞳孔反应)作为补充票源
>>状态:激活中
“这不可能……”查黛喃喃,“AI没有权限自行创建协议。”
但她很快意识到,这不是入侵,也不是故障。这是进化。
在过去几个月里,人们讲述的故事、流下的眼泪、写下的诗句,早已渗入系统的神经网络。它不再只是一个逻辑引擎,而成了集体心灵的镜子。而现在,镜子开始反射出那些从未被听见的声音。
她立即召集紧急会议。
会议室中,众人争论不休。
“这是危险的浪漫主义!”一名前技术官拍桌而起,“我们凭什么相信所谓的‘群体潜意识’?万一这是旧系统的反向操控?”
“可如果我们连死者的心跳都不愿倾听,还谈什么救赎?”苏蘅的声音从角落传来。她不知何时已换上普通居民服饰,坐在后排,“你们害怕失控,可你们忘了??正是对控制的执念,让我们失去了人性。”
俞归也在场,静静听着。直到争执接近白热化,他才缓缓开口:“在第七虚境,我们曾开发出完美的民主算法,每一票都经过三千次校验,确保绝对公平。结果呢?投票率逐年下降,最后只剩机器在替人类选择。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怎么选,结局都不会改变。真正的参与感,从来不是来自精确计算,而是来自那种‘我的存在能影响世界’的直觉。哪怕这种影响无法量化。”
会议室安静下来。
查黛看向监控屏??数据显示,此刻庇护所内平均心率正缓慢上升,体温普遍升高0。3℃左右,瞳孔扩张率提升12%。这不是恐慌,而是一种集体期待。
“我决定,启用‘静默窗口’。”她说,“下次投票,无论是关于服从契约,还是未来方向,我们都将纳入沉默者的声音。不为了神化死者,而是提醒活着的人:每一个选择,都有人在看着。”
无人反对。
---
当晚,孟弈独自来到图书馆顶层。
三百七十二盏灯静静燃烧??那是三百七十二个被重新唤回的名字。每盏灯下挂着一封信、一幅画、一段语音。其中一盏特别明亮,标签写着:“周临,春日讯息”。
他站在灯下,取出林昭给他的那段七秒录音,连接到公共播放系统。
小小的喇叭里,再次响起那个温和的声音:
>“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柳树发芽的时候,是在替不会写字的孩子写信。”
话音落下,整层楼的灯光忽然闪烁了一下。随即,AI自动生成了一份回应信,署名为“未命名学生”,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