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我要把火炬交给他。
>
>就像您交给我的那样。
笔尖停下,墨迹未干。
他合上本子,轻轻吹熄桌上的油灯。黑暗中,唯有窗外那一片影叶林在月光下泛着幽光,如同无数竖起的耳朵,静静聆听着这个世界尚未说出的千言万语。
---
与此同时,日内瓦湖畔的共律总部大楼顶层,陈昭正站在落地窗前,俯瞰整座城市灯火。
他的助理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紧急报告:“缅甸难民营的共律节点出现异常波动,连续七十二小时自动播放一段缅语遗言,引发大规模情绪共振。当地志愿者反馈,超过两千名难民首次主动登记身份信息,并请求心理援助。”
陈昭接过报告,目光停留在数据图表上。那条情感唤醒曲线呈现出罕见的持续上升趋势,几乎与西藏羌塘地区的记录同步。
“又是仁青那边的影响?”他问。
“初步分析显示,两者存在量子纠缠级别的共鸣效应。”助理顿了顿,“科学组建议命名这种现象为‘影叶共振’。”
陈昭笑了笑:“不用命名。让它自然生长就好。”
他转身走向办公桌,打开加密通讯系统,调出仁青最新上传的视频。看完后,他没有回复,只是将这段影像导入共律核心数据库,并标记为“开放共享”。
随后,他启动私人录音模式,轻声说道:
“仁青,你做得很好。你知道吗?就在你种下那些树的同时,东京一所高中成立了第一个学生倾听小组;肯尼亚贫民窟的孩子们用废铁做了‘说话钟’,谁想倾诉就敲一下;甚至连华尔街的一位投行高管,也开始在每周例会前花五分钟,请每个人说一句‘今天真实的感受’。”
他停顿片刻,声音低了些:“你说要把笔记交给扎西。我很欣慰。但你要记住,真正的传承,不是把本子递出去,而是让自己成为那个值得被接住的人。”
录音结束,自动上传至共律第九阶频段。
那一夜,全球共有三百二十七万人在同一时间段触发了“共律共鸣提醒”,系统记录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集体脑波模式??类似于冥想深度,却又多了一丝温暖的震颤。
科学家无法解释。
直到一位藏传佛教长老在加德满都的讲座中说:“这不是技术现象,是慈悲的回响。”
---
春天来得悄无声息。
羌塘的雪开始融化,溪流重新奔涌,草芽从冻土中钻出。影叶林抽出嫩绿的新叶,在阳光下闪烁如泪光。
开学第一天,扎西背着新书包走进教室,怀里紧紧抱着那本破旧的笔记本。他坐在第一排,抬头看着黑板上方挂着的三个大字:
**我在。**
老师还没来,同学们已经开始自发地围成小组,分享寒假里的故事。有人说家里盖了新房,有人说弟弟出生了,还有一个男孩红着脸承认:“我偷看了同桌的日记……对不起。”
扎西低头抚摸着手中的本子,忽然站起来,走到讲台前,翻开第一页,大声念道:
>“我叫仁青,七年前我偷了一个背包,我以为能偷来命运。但我错了。我真正得到的,是一个名字,一句话,和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教室里安静下来。
他继续往下读,一字一句,像是在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