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二百零九章 朱元璋的焦虑(第2页)

第二百零九章 朱元璋的焦虑(第2页)

“你们还记得洪武二十五年,太祖召诸王议事时说过什么吗?”他淡淡问道。

二人一怔。

“他说:‘天下之大患,不在外寇,而在内蠹。外寇如疥癣,可医;内蠹如心腹之疾,不除则死。’”朱允?放下茶盏,“辽王勾结北虏,固然是叛,但真正可怕的,是他为何能轻易调动三卫兵马?为何锦州守将不开城拒敌反而迎其入城?为何观风使此前从未上报边军异动?”

他站起身,眼神锐利如剑:“因为我们的耳目还不够深入,我们的制度还有缝隙。厂卫虽废,新制未全,这才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那……陛下究竟意欲如何?”

朱允?提笔研墨,沉声道:“拟诏:

**命辽东巡抚张文渊整饬军政,彻查通敌官员;擢升女真百户完颜烈为都司佥事,嘉其率部归附、举报叛情之功;赐辽王朱植白绫鸩酒各一,仍许以亲王礼葬,子孙削爵为民,永不得仕。另敕阿鲁台:尔若敢犯边,朕必亲率大军北征,犁庭扫穴,不留种裔!**”

朱七惊问:“又不兴兵?万一辽王不服诏令,引虏入寇怎么办?”

“他会服。”朱允?冷笑,“因为他知道,我不杀他,是给他留最后一点脸面。若他还不识抬举,非要逼我动手,那我就让他知道,什么叫‘一人造反,十族俱诛’!传令兵部:秘密集结京营精锐五万,屯于蓟州,待命出击。同时命天津卫水师封锁渤海,截断辽东海运。”

他又转向陆明远:“立即刊发《明政公报》特辑,将辽王勾结外敌、背叛社稷之事公之于众,并附当年太祖分封诸王诏书原文,让天下人看清:今日作乱者,正是当年被父兄宠爱、赐土授兵之人!而平定祸乱者,却是那个他们称之为‘伪帝’的建文君!”

三日后,诏书传至辽东。朱植接旨当日,竟当众撕碎圣旨,怒骂:“朱允?不过一介逃僧,有何资格号令天下!”随即宣布自立为“监国”,改元“靖复”,并邀各藩共讨“窃位之贼”。

消息传来,朝野震动。

然而仅仅七日后,形势突变。

先是完颜烈率三千女真骑兵夜袭锦州大营,火烧粮草,俘获阿鲁台使者;继而张文渊发动清洗,逮捕通敌将领十二人,枭首示众;最令人意外的是,朱植的长子朱范?竟在宴席上毒杀其父,献首级于朝廷使节面前,泣诉:“儿不忍见祖宗基业毁于逆父之手!”

朱允?闻讯,长叹良久。

“赐朱范?赦书,封忠义伯,世袭罔替。”他吩咐道,“但告诫他:今日之举,虽合大义,终究是父子相残。望其终身斋戒诵经,为父赎罪。”

陆明远感慨:“陛下以一道诏书,不动一兵,竟使强敌自溃,实在高明。”

“这不是我的智谋。”朱允?摇头,“这是人心的选择。当一个人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哪怕手握重兵,也会众叛亲离。而当一个人坚持走正确的路,哪怕孤身一人,也会有千万人暗中相助。”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三月初三,上巳节。朱允?亲临国子监,主持首届“实学馆”毕业大典。三百二十七名学子身着青衫,列队登台,皆为寒门出身,有农夫之子,有匠户遗孤,甚至有一名former厂卫小吏之女,因精通算术被破格录取。

朱允?亲自为每人颁发“九品试用官凭”,并当众宣布:“自今日起,凡实学馆出身者,试用期内俸禄由国库直拨,不受地方节制;若有贪腐或怠政行为,百姓可直接向观风使举报,经查属实,立即革职查办,永不叙用。”

台下掌声雷动,无数学子泪流满面。

典礼结束后,一位老儒生拦驾上书,颤声道:“陛下崇实务本,固然是善政。然舍《四书》而专攻技艺,恐堕圣教,亡天下之道!”

朱允?扶起老人,温和问道:“老先生可知,去年浙江旱灾,是谁带领百姓疏通河渠,引水灌溉,救活十万生灵?”

“是……是新任余姚县丞李默,据说他曾就读实学馆。”

“他读的是《孟子》,还是《水利图说》?”

“是后者。”

“那你说,”朱允?微笑,“是他救了百姓,还是只会背诵‘民为贵’却不懂治水的人?”

老儒哑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