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二百零九章 朱元璋的焦虑(第1页)

第二百零九章 朱元璋的焦虑(第1页)

洪武二十五年。

六月。

云南。

当李可这边还在编写着《新大陆立国宝典》的下册的同时,一个噩耗也是传来。

沐英在云南瓜了。

当然!

这对李可而言,其实也谈不上是什么噩。。。

腊月初八,雪落无声。南京城外的玄武湖结了一层薄冰,枯枝垂向水面,如墨线勾勒出冬日的寂寥。朱允?立于湖心亭中,身披素色鹤氅,手中握着一卷《均田令实施细则》。他已在此伫立半个时辰,任寒风拂面,不言不动。

陆明远悄然走近,递上热茶:“陛下,天寒地冻,当保重龙体。”

“你不觉得这雪很干净吗?”朱允?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落在冰面上的一片羽,“三十年前靖难之后,京城血流成渠,尸首堆在秦淮河边无人收殓。那时的冬天,雪是红的。”

陆明远心头一震,低头不语。

“如今这雪白了。”朱允?缓缓展开手中的册子,“可有些人,偏偏要把它再染脏。昨夜扬州急报,两淮盐商联合上书,称‘均田令坏祖法、乱纲常’,请求暂缓施行;更有甚者,以断供漕粮相胁,说若朝廷执意清查隐田,便罢运春粮。”

“岂有此理!”陆明远怒极,“这些盐商靠走私逃税发家,家中良田千顷却从不纳赋,如今倒敢挟民需以抗天子之命!”

“他们不是胆大,是绝望。”朱允?冷笑,“新政一日不停,他们的金穴就塌一分。这些人吃惯了百姓的骨髓,如今刀架到脖子上,自然要反扑。”他合上册子,目光如铁,“传旨:即日起,派观风使携《明政公报》巡行两淮,公开宣读盐政弊案;凡曾行贿官吏、偷漏国课者,限三月内自首,补缴三年税款者免罪,逾期一经查实,抄家灭族,子孙永不录用为官。”

“如此雷霆手段,恐激起民变。”

“不会。”朱允?摇头,“真正依赖盐为生的百姓,并不想护这些豪强。他们是恨透了私盐横行、官盐价贵。只要我们开仓平粜,设惠民盐局直售百姓,民心自归朝廷。你要记住,从来都不是百姓怕改革,而是既得利益者怕失去特权。”

话音未落,朱七疾步而来,神色凝重:“陛下,福建来使,道长朱守真……圆寂了。”

朱允?身形微晃,手中茶盏几乎跌落。

“他临终前留下遗书,只说一句话:‘紫禁城的铃声,终于停了。’”朱七低声禀报,“武夷山道众送来他的遗物??一块褪色的玉佩,刻着‘懿文’二字。”

朱允?接过玉佩,指尖摩挲那斑驳的纹路,久久无言。他知道,那不是真正的皇子,可那份执念,那份对正义与血脉的渴望,却比许多朝堂上的冠冕堂皇更接近真实。

“备香案,朕要为他举哀三日。”他闭目道,“赐谥‘怀诚’,建祠于武夷山麓,碑文由朕亲题:‘虽非宗嗣,心系天伦;志在仁政,魂归苍生。’”

陆明远动容:“陛下如此厚待,不怕天下人讥讽您纵容冒认皇亲?”

“我若只为防伪而冷人心,那才是真正的失德。”朱允?睁开眼,“一个老道士,在深山苦修几十年,只因梦见童年铜铃,便甘愿赴京受审。这样的人,纵然记忆错乱,其情可悯,其志可敬。比起那些口称忠君、实则谋逆的藩王勋贵,他才更像是大明的儿子。”

正说话间,一名小宦官飞奔而至:“启禀陛下!辽东急奏!辽王朱植联合宁王残部,扣押朝廷使者,封锁山海关外三卫,宣称‘奉先帝遗诏,匡复正统’!另据探马回报,蒙古鞑靼部阿鲁台遣使入关,似与辽王密会于锦州!”

殿内空气骤紧。

陆明远脸色发白:“这是内外勾结!一旦北虏南下,边镇响应,京师危矣!”

朱七咬牙切齿:“请陛下准臣调神机营北上,先斩辽王狗头,震慑群丑!”

朱允?却静静坐下,端起早已凉透的茶,饮了一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