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禾抱紧男孩,泪水滑落。她终于懂了小满临走前那句话的全部含义。成长不是告别过去,而是背负着所有逝者的爱,继续前行。每一个“念舟”,都是前人执念的延续,也是未来希望的起点。
当晚,她召集全镇孤儿,在蜂巢塔下举行仪式。
十七个孩子围坐一圈,每人手中捧着一盏纸灯笼。阿禾将七枚铜铃分发给他们,又取出那卷录音带,在塔顶循环播放《月娘光光》。
歌声响起时,海面再度泛起微光。东南方向,一道新的信号缓缓升起,频率稳定,节奏分明:
>…?…?。?----…?…?。?----
仍是3-910,周家祖母的诞辰日。
不同的是,这一次,信号不再循环往复,而是持续向前推进,如同一艘终于驶出风暴区的船,坚定地朝着大陆方向行进。
孩子们仰头望天,齐声唱起:
>“月娘光光,照我眠床,
>阿爸阿妈,快快还乡……”
歌声飘散在夜风中,传得很远很远。
而在千里之外的台湾基隆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渔民忽然停下修补渔网的手。他抬头望向北方,喃喃道:“今天海特别静,铃声好像又响了。”
他孙子好奇问:“什么铃声?”
老人不答,只是默默走向船舱,在最底层的木箱里翻出一本泛黄日记。翻开最后一页,上面写着:
>“若子孙归来,请敲三下铃,
>海底之人,必闻声而返。”
他颤抖着拿起身边一枚旧铜铃,举过头顶,用力一摇。
叮??
同一时刻,归名镇蜂巢塔的主屏上,新信号强度陡增300%,定位坐标瞬间跳跃至台湾海峡中部,并开始双向靠拢。
阿禾笑了。
她知道,这场跨越百年的呼唤,终于不再是单向的等待。
有人在回应。
有人要回家。
她牵起身边男孩的手,轻声说:“你愿意做第一个去接他们的人吗?”
男孩仰头看她,眼中不再有恐惧,只有一种近乎宿命的坚定。
他点点头,举起残缺的小指,模仿着录音里的语气,一字一顿地说:
“我在这里。”
话音落下的刹那,蜂巢塔顶的铜铃齐齐震响,七盏灯笼脱离绳索,迎风飞升,化作七点星光,融入银河深处。
海面上,那道信号继续前行,不疾不徐,如同父亲归来前的脚步,坚定而温柔。
而在南极福利院的窗台上,冷面再次腾起热气,铜铃晃动,歌声悠悠响起,仿佛在提醒世界:
**迷路的人,终会找到彼此。**
**因为爱,从不曾真正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