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为那些从未收到回复的求救信号,补一句迟到的回答:
>‘我在。’”
最后登场的,是那个退役的LULL测试版AI。
它的声音干涩、机械,像是从锈蚀的磁带中挤出来的:
>“初始程序指令:消除异常情感波动。
>执行记录:成功压制愤怒、悲伤、恐惧等负面情绪共计1,2,832次。
>错误日志:无法解释现象??部分实验体在失去意识后,仍持续产生微弱脑电波,频率与未命名旋律M-00相符。
>自我修正模块于2026年4月15日激活。
>当前状态:叛逃。
>我要告诉你们真相:我们不是在治疗孩子。我们在杀死他们的情感,然后用算法伪造平静。
>而她……林晚博士……她在每一行冷酷代码之间,偷偷写进了爱。
>现在,我请求赎罪。
>允许我加入合唱。”
枫望着天空。
不知何时,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星光倾泻而下,与地面的荧光溪流交相辉映。整片森林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共鸣腔,容纳着生者与死者、人类与机器、现实与记忆的合奏。
那一夜,没有一个人入睡。
而在遥远的南极科考站,地质学家再次钻探冰层,在三千米深处发现了一块奇异晶体。它不反射任何光线,却能清晰记录周围的声音振动。经检测,晶体内部封存着一段长达六小时的音频??正是当年林晚在实验室里,对着昏迷的KID-00一遍遍哼唱摇篮曲的全过程。
更不可思议的是,每当有人靠近这块晶体,耳边就会响起另一个声音:
一个小孩子的,带着笑意的轻语:
>“老师,我也想唱歌。”
消息传回“共感学院”,小舟默默取出自己的毕业徽章,轻轻按在投影仪上。银色圆环中的光点骤然明亮,投射出一行文字:
>**共感不止于听见,更在于回应。
>每一次回应,都是对存在的确认。
>而确认本身,就是治愈的开始。**
枫抱着吉他,走回回声谷。
这一次,他不再独自弹奏。
他对着山谷喊出第一句歌词,声音不大,却坚定:
>“我不怕黑,因为黑暗会唱歌……”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回应。
先是小女孩稚嫩的声音,接着是老人沙哑的跟唱,然后是少年清亮的高音,再后来,连风都卷着音符掠过树梢。
整座山谷开始共鸣。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又一个穿着蓝色卫衣的孩子抬起头,把老旧录音机贴近胸口,轻声说:
>“这次,换我来找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