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宣布,准予重开净典大典。地点??就在始问学堂旧址。参与者不限身份,不论过往。凡愿以真心书写者,皆可登台。”
消息传开,举国震动。
龟兹遗民徒步千里而来,疏勒老兵拄拐北上,就连魏国残部也有数十人越境请愿:“我们也想说一次真话。”
大典当日,晨雾弥漫。
始问学堂废墟之上搭起环形高台,中央安置一台全新铸造的诚机??由九百名工匠耗时七日打造,机体镶嵌三百颗纯净忆玉,铭文刻着“我记得,故我在”。
阿织与阿稷并肩而立。
一人左耳垂着碎裂后重新熔铸的忆玉坠,一人右手指尖缠绕着半截褪色红绳??那是少年时代同窗互赠的信物。
他们没有立即启动机器,而是面向四方民众,齐声问道:
“你们愿意相信吗?
即使真相会让你痛苦,让你失去权力,让你看清所爱之人的不堪……
你们,还愿意相信吗?”
万人静默。
然后,一个接一个,举起手中的忆玉或竹简、布帛、木牍。
牧羊童第一个登台,写下:“我还是怕匈奴人,但我也不想让他们冻死。”
老宫女接着写道:“先帝最后握着的是阿斗的手,不是剑。”
皇帝最后一个走上台阶,写下:“我依然害怕,但我不想再躲了。”
当最后一段记忆录入系统,天地骤然变色。
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阳光倾泻而下,照在那台崭新的诚机上。机器自行启动,墨轮飞转,笔尖跃动,不仅复写了所有文字,更将亿万条独立记忆编织成一张流动的“真实之网”。这张网覆盖九州,贯穿古今,与峨眉山巅的铃声、益州井底的泉脉、长安巨镜的辉光融为一体。
而在所有人看不见的地方,那股试图吞噬一切的“虚忆之谣”终于溃散。白衣祭司无相在西域某座荒庙中化为飞灰,临终前叹息:“原来人类宁愿带着伤疤活下去,也不肯穿上完美的假面。”
多年以后,《全民信录》新增一页,标题为《双星记》:
>阿织归,带回失落之信;
>阿稷返,唤醒沉睡之仁。
>二人非夫妻,非兄妹,亦非师徒,
>唯共守一念:
>**“宁负天下,不负真心。”**
>后人尊之为“双谋主”,与昭烈皇帝并祀于三兴祠。
每逢春分,始问学堂遗址总会响起七声铃响。
有人说那是风穿过古松的间隙。
也有人说,那是千万亡灵在低语。
但孩子们都知道??
只要还有人敢说真话,铃声就不会停。
叮??
叮??
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