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烛火自燃,照亮十三尊石像。中央那尊太平公主像,眼角竟有泪痕两道,似是以千年石灰凝成,又似刚刚流下。少女上前,将青铜笔筒插入地面凹槽。霎时间,石像双目亮起微光,一道全息影像浮现空中??正是阿阮晚年模样,枯瘦如柴,卧于草席之上,手中紧握一枚残破玉简。
她开口了,声音虚弱却清晰:
>“我没能亲眼见到这一天,但我相信你会来。
>太平姐姐说过,真正的改革不在朝堂诏令,而在人心敢不敢说实话。
>这三十六年,我把她的思想种进每一个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里,
>种进寡妇改嫁时的勇气里,种进农夫抗税时的怒吼里。
>现在,轮到你们让它开花结果了。”
影像消散后,石像胸口裂开,取出一只密封陶匣。开启之后,内藏十二卷竹简,标题分别为《边民饥困实录》《女户赋役冤案汇编》《军屯腐败账册》《僧道伪善揭发》……最后一卷赫然写着《皇室秘辛?慎传》。
众人面面相觑。这分明是当年被焚毁的“安心帐”副本!
首席倾听使颤抖着手翻阅,忽然惊呼:“这些内容……比官方记录早了整整一百二十年!有些事件甚至还未发生,却被精准预言……比如‘开元盛世后期土地兼并失控’‘安史之乱根源在于沉默的节度使’……”
少女凝视良久,缓缓道:“这不是记录,是预警。阿阮不仅记下了过去,还借由大量样本推演出了未来可能崩塌的节点。她把真相做成了疫苗,提前注入历史血脉。”
消息传回长安,举国震动。御史台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未来纠察院”,专责研究竹简内容,制定预防政策。与此同时,《新心政法典》修订案迅速通过,新增条款规定:所有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时空模拟听证会”,邀请各阶层代表基于历史教训与未来推演进行辩论,确保不重蹈覆辙。
三年后,大唐首次实现“零缄默县”目标。全国一千二百七十六个县级行政区均设立独立倾听站,配备经过共感能力培训的公务员,专门接收匿名语音留言。系统自动分析情绪波动、语义密度与潜在危机指数,每日生成《社会心脉报告》,直送宰相府与皇帝案头。
某日报告突显红色警报:岭南某县连续三日出现高频词“井水发苦”“孩童呕吐”“官府不准说”。朝廷立即派遣医疗队与监察使前往调查,发现当地豪强私设毒矿,污染水源已达五年之久。因村民长期受恐吓不敢发声,竟无人上报。此次得以揭露,全赖一名十岁女童在焚语炉投下纸条:“妈妈说不能讲,但我觉得肚子里疼是真的。”
案件曝光后,涉案官员全部罢免,该县被定为“言语康复示范区”,每年春分举行“童声祭”,鼓励儿童公开表达担忧与建议。十年内,该地诞生三位杰出科学家,皆称启蒙于童年那次勇敢的书写。
又十年,东瀛遣唐使归国前,特意请求带回三样东西:一支答心花种子、一本《国民共述精选集》、以及一块从太极宫前“静语碑”上拓下的碑文。使者临行泣拜:“我国天皇读罢太平公主遗言,彻夜未眠。他说,原来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刀剑,是让人敢于开口的制度。”
而在终南山,绿蘅碑再次显现新文:
>“不要崇拜我说的话,
>要警惕那些禁止你说的话。
>自由不在宣言里,
>在你能否骂一句脏话而不被抓走。”
同年秋天,长安爆发一场奇特抗议。数百名市井百姓聚集朱雀大街,每人手持一面铜镜,面对皇宫高呼:“让我们看看你们的脸!”起初被视为暴乱,但当镜头投影技术解析后才发现,他们并非挑衅,而是要求所有高官定期公开“情感透明直播”??即在无剪辑状态下回答随机提问,允许流泪、愤怒、犹豫,不得使用官腔套话。
皇帝李玄最终应允,首场直播中坦言自己少年时曾因怯懦背叛挚友,至今悔恨。直播结束时,全国收视人数突破千万,社交媒体涌现话题#我也想哭一次#,一夜之间新增十万条共述记录。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瘫痪老人通过脑机接口设备留言:“我三十年说不出话,今天听着皇上坦白,我心里的石头……掉了。”
时光流转,至太平公主逝世六十周年纪念日。全国举行“万民同述大典”,无论城乡,人人可在指定终端上传一段私人话语,不限内容,不留名姓,仅作集体记忆存档。系统最终收录语句共计八亿两千三百一十五万条,最长一条持续讲述七小时四十一分钟,是一位老兵回忆战争中的沉默与愧疚。
当晚,星空格外明亮。忽然,所有正在播放共述录音的设备同时中断,屏幕浮现一行字:
>“谢谢你们,终于学会了自己说话。”
紧接着,全国各地的答心花在同一时刻绽放,花瓣飘向高空,汇聚成一片流动的粉色星河。有天文台观测到,那片云气轨迹竟与古代星图中的“织女星途”完全吻合。
次日清晨,昭阳殿遗址旁新建的“初语学堂”里,一个口吃的男孩第一次完整念完一首诗。他念得很慢,结巴数次,但始终坚持到最后。老师问他想不想重录一遍,他摇头,认真地说:
“不用。我说出来了,就够了。”
窗外春风拂过,一朵答心花轻轻摇曳,露珠滚落,打湿了石碑上的最后一行字:
>“你说吧,这次没人会烧你。”
仿佛回应,花心中传出一声极轻的叹息,像是告别,又像是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