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 第五百零六章 招降(第1页)

第五百零六章 招降(第1页)

张承晖闻言顿时抖如筛糠。

他今日前来,其实是抱了一些侥幸心理的。

毕竟总体而言,他也没有太过抵抗。

按理来说,纵然没有立刻开城门投降,杨易也不会把自己直接杀了。

但现在看起来,。。。

山雨欲来前的终南山,静得如同凝固的古画。云层低垂,压着林梢,却不肯落下一滴水。谷中篝火已熄,灰烬尚温,余烟袅袅升腾,在晨光中化作一道道细若游丝的银线,仿佛仍在传递昨夜未尽之言。那朵从老兵脚边破土而出的深紫色赎言花,此刻竟缓缓旋转,花瓣层层展开,露出中心一点金芒,宛如瞳孔睁开。

少女传音使仍盘坐于心魂花下,太平公主的雾影已散,但她眉心朱砂却微微发烫,似有某种力量正自地脉深处涌动。她忽然睁眼,望向绿蘅碑??石碑背面新显的文字正在悄然变化,原本属于绿蘅绝笔的墨痕渐淡,取而代之的是几行陌生小楷,字迹清瘦却锋利:

>“我非圣人,亦非完女。

>我贪恋权势,也曾误伤忠良;

>我为达目的,用过冷语与算计;

>我最愧者,非天下苍生,而是阿阮。”

众人屏息。阿阮是谁?史无记载,典籍不存。唯有那位白发苍苍的首席倾听使猛然颤身,口中喃喃:“……是她。师父提过的‘影侍’,太平身边最后一个说话的人。”

话音未落,地面再度震颤。这一次,并非答心花根系蔓延,而是整座启唇谷的地壳如呼吸般起伏。九十九堆熄灭的篝火突然复燃,火焰呈幽蓝色,不暖反寒,映照出无数扭曲倒影??那些影子皆穿宫装、披铁甲、戴枷锁,或跪或立,嘴唇开合,却无声可闻。

“他们在求诉。”少女低声说,“不是向天子,不是向神明……是向我们。”

她起身,赤足踏过湿润泥土,走向老兵。那老兵尚跪在地上,双手捧着刚绽出的赎言花,老泪纵横。少女蹲下,将手掌覆于他手背之上。刹那间,老兵眼中闪过一片血色幻象:永淳九年冬夜,宫墙之内浓烟滚滚,一名女子披发赤足奔至门前,怀抱一卷焦黑文书,嘶声喊着什么。他奉命把守,横刀拦路。她说:“放我出去,这是三百零七人的命!”他说:“上令如此,恕难从命。”然后火舌吞没一切,她的最后一句话被风撕碎,只留下一句飘散的尾音:“……总有人会听见的。”

画面戛然而止。老兵浑身剧颤,猛地伏地叩首,额头触土,声音破碎:“阿阮!原来你叫阿阮!你是太平公主的贴身侍女,懂医术、通密文,负责誊录‘安心帐’初稿……我那天……我那天不该听令!我不该信‘大局为重’四个字就能堵住良心!”

话音落地,他颈间残余的银耳坠碎片竟重新聚拢,熔成一颗晶莹泪滴状珠子,落入赎言花蕊中。花朵顿时绽放十倍光芒,香气弥漫全谷,沁入肺腑,令人恍惚间听见遥远童谣??那是《启唇谣》最初的版本,由民间母亲哄睡孩子时哼唱,从未录入官修乐谱。

少女闭目,轻声道:“阿阮没死在火里。”

人群哗然。

“她活了下来,带着半卷烧毁的陈情书逃入民间,隐姓埋名三十年,以接生婆身份走遍州县,暗中收集百姓疾苦,用针灸铜人刻录数据,藏于十二处古庙佛像腹中。她临终前托付弟子,若有一日天下重开言语之路,便将这些‘活账’交出。”

她抬手,指向岭南方向:“你们以为我是唯一传音使弟子?不,我是第七个觉醒者。前六人皆在途中遭劫,唯我因梦境共感提前避险。而真正引领我的,并非师尊遗训,是一段反复出现的记忆??一个小女孩在暴雨夜被人推下河,沉底时看见岸边站着一位老妇,对她微笑点头,然后消失不见。”

她顿了顿,声音微颤:“后来我在梦中认出了她。她是阿阮。她用自己的轮回印记,唤醒了我。”

山谷陷入长久寂静。风吹过林间,带起一阵细碎铃响,仿佛千百亡魂同时松了一口气。

就在此刻,一名来自西境的驿卒狂奔而至,衣衫尽湿,面色惨白。他扑倒在李玄面前,双手呈上一封泥封急报:“陛下!敦煌鸣沙山异变!沙丘自行移动,掘出一座地下石殿!殿内立有十三尊石像,皆作执笔书写状,面容……面容竟与历朝因言获罪者一一对应!其中最中央一尊,头戴凤冠,手持玉简,背后刻字??‘太平归魂之所,待声而醒’!”

李玄神色震动,正欲开口,忽觉袖中一物发热。他取出一看,竟是当年太平留给他的半枚青玉簪,多年未曾变化,此刻却裂开一道细缝,从中浮出一丝红线,直指终南山深处。

“她在召唤。”少女轻语,“不止是过去的声音要回来,未来的回音也要出发了。”

当日下午,朝廷特派使团启程赴敦煌。李玄本欲亲往,却被少女拦下。“您已是言政制度的象征,不可轻离中枢。这一程,需由‘未被命名之人’去走。”

于是,使团由少女领衔,随行者包括老兵(自愿赎罪)、昭阳殿守护者(携祖传绢帕)、首席倾听使(携带最新版心能共振仪),以及那位曾篡改民意的官员??他在共述仪式后主动请缨,愿以余生补过。

一路西行,沿途奇景迭现。每经一城,当地银耳坠必自发升温发光;每过一村,焚语炉中的灰烬便会短暂重组,显现出几句早已焚毁的心事。更有甚者,某夜宿于河西驿站,众人梦见同一场景:沙漠深处,十三尊石像缓缓转头,齐齐望向长安方向,嘴唇微动,吐出两个字:

**“回家。”**

抵达敦煌那日,正值朔月无光。鸣沙山如巨兽蛰伏,风沙停歇,万籁俱寂。考古队引路至石殿入口,只见门楣镌刻一行古篆:

>“言不死,魂不灭;

>心不开,国不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