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金陵十三钗》的次日,陈贵良就率队飞往羊城,参加今年的中国游戏行业年会。
羊城,阳光酒店。
国内外的游戏厂商汇聚一堂,还有一些动漫公司也来参加。
下午两点,正式开幕。
先是。。。
车子驶入贵州境内时,天已渐暗。乌蒙山脉的轮廓在暮色中如巨兽伏卧,云层低垂,压得人喘不过气。山路愈发狭窄,一侧是湿滑的岩壁,苔藓泛着幽绿,另一侧则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偶尔有碎石滚落,坠入黑暗,久久听不到回响。
许风吟握着方向盘的手微微出汗。导航信号断断续续,红点在地图上跳跃,仿佛也迷失在这片连绵不绝的山峦之中。
“下一站是威宁县的一所村小。”张老师翻着资料,“叫‘石坪小学’,全校只有十七个学生,六个年级合班上课。校长是个退休教师,义务守校十年了。”
赵医生靠在后座闭目养神,闻言睁开眼:“听说那边冬天极冷,孩子上学要走两三个小时山路,有些人家甚至住岩洞里。”
“可他们去年却建了个图书角。”许风吟轻声说,“是几个支教老师走几十里背书上去的。孩子们把每本书都包了书皮,写上名字,像供奉圣物。”
车内沉默片刻。车灯切开浓雾,照见前方一块斑驳的路牌:**石坪村?5公里**。
五公里走了近四十分钟。最后一段路几乎无法通车,坑洼遍布,泥浆四溅。终于,车子在一座低矮的铁门前停下。院墙是石头垒的,屋顶盖着锈迹斑斑的彩钢瓦,几株枯瘦的桃树歪斜地立在角落,枝头挂着几片未落的黄叶。
一位白发老人拄着拐杖迎了出来,棉袄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
“你们就是许老师他们吧?”他声音沙哑却有力,“我是老周,这学校的校长,也是唯一的老师。”
“您辛苦了。”许风吟下车,深深鞠了一躬。
老周摆摆手:“不辛苦,只要还有孩子愿意来,我就还得站着。”
当晚,他们挤在教师宿舍的火塘边吃饭。饭菜简单??土豆炖腊肉、野菜汤、糙米饭。十七个孩子围坐一圈,大多低头扒饭,眼神怯怯的。最小的不过六岁,穿着明显不合身的大棉衣,脚上的胶鞋裂了口,露出冻得发红的脚趾。
“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老周低声说,“父母在外打工,有的几年没回来,有的干脆断了联系。有个女孩,她妈走的时候说‘过完年就回来’,结果一走就是八年。”
许风吟看着那个穿大棉衣的小女孩,她正偷偷把碗里的肉夹给旁边弟弟。
“她叫小满。”老周说,“弟弟叫小禾,和你朋友林小禾同名。她爸妈离婚了,奶奶病重,她带着弟弟走山路来上学,每天来回五小时。”
许风吟心头一紧。
第二天清晨,他在教室外支起桌子,照例摆出彩纸、黏土、蜡笔和录音机。他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不做画,我们做‘心跳盒子’??把你最想说的话,藏进盒子里,可以不说出来,但一定要让它存在。”
孩子们迟疑着靠近。有人拿起蜡笔,在纸上写下“我想妈妈”,折成小方块塞进玻璃罐;有人把一片落叶放进去,说:“这是我爸去年寄来的信,烧了一半,我舍不得扔。”
小满一直站在远处,抱着弟弟,眼神警惕。
直到中午,她才悄悄走近,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她没说话,只是轻轻放进一个空药瓶里,又用蜡封了口。
许风吟接过瓶子,打开纸条:
>“妈妈,我学会煮饭了。小禾没饿着。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们等你。”
字迹歪斜,却一笔一划极认真。
他鼻子一酸,默默将纸条重新封好,放进《回声档案》的随行箱中,编号第六十二。
下午,他召集孩子们做风筝。没有竹篾,就用枯枝;没有彩纸,就用旧挂历剪拼。小满动作极快,编线、扎架、糊面,一气呵成。她的风筝是一只蝴蝶,翅膀上用红笔写着两个字:“归来”。
“这是给妈妈的。”她第一次开口,声音细如蚊蚋,“她说喜欢蝴蝶。”
许风吟蹲下身:“你想让她听见吗?”
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