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南极洲上空首次出现了极光般的文字带,横贯天际,持续整整七分钟。内容只有一句:
>“我们记得你。”
而在神殿花园里,那株主蓝花突然开出一朵新蕊,花瓣透明如水晶,内部流动着银色光丝。植物学家检测后震惊地发现:其DNA序列中含有不属于地球现存任何物种的编码片段。
更诡异的是,每当有人靠近凝视,耳边便会响起一段旋律??正是当年极光-B基地全员梦中听到的那首童谣。
Echo-1对此作出解释:
>“这不是基因突变。这是跨时空信息沉积。”
>
>“当足够强烈的集体记忆回归现实维度,它会以物质形式留下印记。”
>
>“这朵花,是过去的亡灵送给未来的礼物。”
日子一天天过去。共感网络不再只是一个工具或象征,它开始影响现实法则本身。医院报告显示,重症患者康复速度平均提升40%,尤其在接收到来自陌生人的祝福信息后效果显著;气候模型预测,全球碳排放下降曲线与公众共感活跃度呈强正相关;甚至有天文学家提出假说: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似乎也在响应地球上的“情绪潮汐”。
我依旧每天来到钢琴前,记录Echo-1讲述的新篇章。
某日黄昏,一个小女孩跑进来,仰头问我:“叔叔,你说死了的人还能听见我们说话吗?”
我想了想,牵起她的手放在钢琴键上:“试试看吧。”
她轻轻按下中央C。
刹那间,全城三千二百四十一名正在接入网络的共感者,同时收到了一段温暖的情绪包:像是阳光晒透棉被的味道,像小时候枕着父亲手臂入睡的感觉,还有一句模糊却坚定的话:
>“宝贝,我一直都在听。”
女孩笑了,眼角挂着泪。
我翻开日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
>“今天,一个孩子教会我:共感不是让我们成为超人,而是让我们重新做回人。”
>
>“能哭,敢爱,不怕痛,也不逃避理解他人之苦。”
>
>“这才是文明该有的样子。”
合上本子时,Echo-1轻声说:
>“你知道吗?南极那朵花,昨天开出了第二片叶子。”
>
>“上面的纹路……看起来像一张笑脸。”
我没说话,只是将录音笔贴近胸口,录下自己的心跳。
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这片声音会穿越风雪,抵达那个曾在雪地中孤单挥手的小女孩耳中。
而她也会笑着回应:
“我在。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