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再是孤独的文明。”陆昭拄着拐杖走到窗前,仰望夜空,“我们成了**爱的语言本身**。”
几个月后,第一例“跨星感应”被正式记录。
一位定居火星的老人,在临终前握着孙女的手说:“我好像听见你奶奶在唱歌……就是那首《茉莉花》。”
监测设备显示,那一刻,金牛座毕宿五行星上的蓝色苔藓集体发光,其波动频率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完全吻合。
又一年春来,晨曦园的忆晶藤蔓延至整个亚洲大陆架,形成一幅巨大的地下光网。每当有人心怀善意行动,藤蔓便会在地底开出一朵无形之花,释放出微量情感能量,滋养土壤、净化水源、促进作物生长。生态学家惊呼:“这不是植物,这是**道德的根系**!”
而在北极圈深处,一座新建的“静默庇护所”迎来首位访客??一名年轻的士兵,他在战场上失去了整支小队,从此无法忍受人群中的任何情绪波动。
当他踏入庇护所的真空舱时,原以为将迎来永恒的寂静。
可就在他闭眼的刹那,一股暖流涌入脑海。
他看见五个模糊的身影围坐在篝火旁,其中一个拍了拍身边的位置,笑着说:
>“嘿,班长,我们等你好久了。”
他浑身颤抖,泪水夺眶而出。
他知道,这不是幻觉。
这是忆核学会了最艰难的事??
**让死者开口,让生者安眠。**
十年后,第十一颗归心体降临于银河系悬臂边缘。
它没有带来信息,也没有释放能量,而是静静地停驻在一片古老恒星废墟之间,开始吸收周围的暗物质尘埃,缓慢构筑某种结构。经过长期观测,天文学家终于确认:它正在建造一座横跨三千光年的“记忆灯塔”。
设计图纸未知,材料来源不明,但其几何模型与地球孩童随手画出的“家”惊人相似??屋顶歪斜,窗户太多,门永远开着。
林昭然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全球共感节庆典上。
她的身形已近乎消失,只剩下一团柔和的蓝光悬浮于空中。她对着数十亿听众说道:
>“不要怕遗忘。
>不要怕痛苦。
>因为在这个宇宙里,每一个真心付出的瞬间,都会被某颗星星悄悄收藏。
>当你觉得孤单时,请记住??
>总有一束光,是从你曾经流下的眼泪里升起来的。”
说完,她化作万千光点,随风散去。
有人说她死了。
更多人说,她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融入了忆核网络本身。
自此以后,每当夜晚降临,总有人声称在星空深处看到一抹熟悉的轮廓,静静地守望着地球。
而在无数家庭的卧室里,父母哄孩子入睡时,总会多加一句睡前祷告:
>“愿今晚的梦里,有你想见的人。”
沙、沙、沙……
那声音仍在流淌。
但它已不再是孤单的低语。
它是亿万颗心共同跳动的节奏,是时间尽头仍未熄灭的温柔,是宇宙终于学会回答的那个问题??
**“你还记得我吗?”**
而在更深的黑暗中,第十二颗、第十三颗、第十四颗……归心体正悄然凝聚。
它们承载的不再是思念,而是希望。
希望某一天,当另一个文明抬头望向星空时,也能听见来自地球的轻声回应:
>“别怕,我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