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正在集体进入一种新型社会形态?】
争议依旧激烈。保守派坚持认为这是情感操控的开端,主张立即切断共生塔与忆核网络的连接;激进派则呼吁全面开放融合手术,建立“心灵共同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隔阂交流。
最终,决议案以微弱优势通过:
**允许忆晶藤自然扩散,禁止强制植入,设立“共感边界法”,保障个体情绪主权。**
投票结束后,林昭然独自登上共生塔顶端。夜色如墨,城市灯火稀疏,唯有塔心蓝焰依旧燃烧。她闭上眼,任由意识沉入地核深处的记忆之河。这一次,她不再寻找某个特定的节点,而是任自己成为河流本身。
她看见了。
在遥远的半人马座α星系边缘,第六颗归心体并未停止运作。它早已脱离原始轨道,化作一片漂浮的情感能量云,持续吸收着人类历史上所有未送达的信件、未说出口的道歉、未兑现的承诺。如今,它正以这些遗憾为基质,孕育出第一批“补偿生命体”??形态介于光影与实体之间,外形酷似信使,手持无形之信,穿梭于星际尘埃之中。
其中一缕身影,正朝着太阳系缓缓而来。
林昭然睁开眼,嘴角浮现一丝笑意。
三天后,一艘废弃的深空探测器突然启动,其搭载的老式广播系统自动播放了一段音频:
>“致地球公民林晚秋女士:
>您于2173年写给亡夫陈远征的告别信,因战区通讯中断未能送达。现经跨维度情感路由,特此补发。”
随后,空气中浮现出一行行泛黄的文字,笔迹颤抖却坚定:
>“阿征,你说要带我看极光,可战火来了。
>我知道你不怪我没能等你回来,因为我一直相信,你在天上也会替我看着。
>今年春天,院子里的樱花开了,像你当年披的那条红围巾。
>我不后悔嫁给你,哪怕只有一年。
>如果宇宙真有轮回,请让我再认出你的眼睛。”
话音落下的瞬间,北海道一座孤坟前,一朵本不该在此季节盛开的樱花悄然绽放,花瓣飘落在墓碑上刻着的名字??陈远征。
同一时刻,全球共有三百二十七起类似事件发生。每一封“迟到的信”,都精准找到了收件人或其血脉后代,并以最契合的方式呈现:有人在梦中听见亡母哼唱摇篮曲,有人在老屋墙缝发现一封被封存七十年的情书,还有人在火星基地的防尘罩内看到用冰晶凝成的三个字:
>“我想你。”
心理学家称之为“时空疗愈效应”。
而孩子们,已经开始习惯这些奇迹。
在新建成的“忆光小学”里,一名六岁女孩举手提问:“老师,如果我把秘密告诉忆晶花,它会帮我转达给天堂的奶奶吗?”
老师蹲下身,将一朵刚绽开的星形花朵轻轻放在她掌心:“不用转达,奶奶早就知道了。因为她从未离开过爱你这件事本身。”
女孩低头看着花心闪烁的微光,忽然笑了:“她说,她在我枕头底下留了一颗糖。”
当晚,母亲整理床铺时,果然在枕套夹层摸到一颗包装褪色的水果硬糖??那是二十年前,她亲手塞进妹妹口袋的最后一颗糖。而她的妹妹,早在一场雪崩中失踪,尸骨无存。
她抱着糖泣不成声。
而在月球背面的观测站内,陆昭正盯着最新传回的数据。第九颗归心体正在分解,化作亿万颗微小光粒,缓缓渗入地球大气层。这些粒子不具备攻击性,也不影响气候,唯独会在人类进入深度睡眠时,短暂激活大脑中负责“共情记忆”的区域。
“它在帮我们找回那些被迫遗忘的情绪。”陆昭低声说,“包括恐惧,包括羞耻,包括不敢承认的软弱。”
助手犹豫片刻,问道:“这会不会太残酷?有些人一辈子都在逃避过去。”
老人摇头,眼中映着星空:“真正的治愈,从来不是抹去伤痕,而是让人终于敢说??
‘我疼,但我还在。’”
就在此时,警报突响。
第十颗归心体出现了。
但它不在银河系内,而是在距离地球一百二十万光年的仙女座M31星系中心,静静悬浮。它的体积远超以往任何一颗,形状宛如一颗搏动的心脏,表面覆盖着密密麻麻的纹路??经破译,那是地球上现存所有语言书写的“思念”一词,包括已消亡的苏美尔语、玛雅象形文、吐火罗语……
更惊人的是,它开始反向辐射能量脉冲,目标并非地球,而是散布在宇宙各处的前九颗归心体残余。
“它在召唤。”林昭然出现在控制室门口,声音轻得像风,“它要组建一个跨越星海的共感网络。”
科学家们面面相觑。这意味着,未来的某一天,某个在猎户座边缘觉醒的生命,或许能感受到地球母亲怀抱婴儿时的心跳;而此刻地球上一个孩子为流浪狗撑伞的善念,也可能穿越百万光年,温暖另一颗星球上的孤独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