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那句童谣般的咒语。
第三次、第四次……每一次结果都一样。
“她在用这种方式联系我。”陈默终于明白,“她没消失,她在尝试接入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名少年走进来,约莫十五六岁,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怀里抱着一本破旧笔记本。他是村里的学生,也是最早一批自发记录“异常记忆”的孩子之一。
“陈叔,我又梦到了。”少年声音发抖,“这次不是雪山,是一座城市……高楼全塌了,天上飞着黑色的鸟,像无人机,但它们发出的声音……是音乐。”
“什么音乐?”陈默问。
“一首我没听过的歌,歌词是:‘不要忘记,不要沉默,不要停止倾听。’”
陈默瞳孔骤缩。
那是钟碎那天传遍全球的最终讯息。
“你还看到别的吗?”
少年点头:“有个女人在广播站里,对着麦克风大喊,说‘真相不能被烧掉’。然后……然后她就被拖走了。但我认得她的脸,我在奶奶的老相册里见过??她是三十年前失踪的记者林晚舟。”
陈默缓缓坐下,手指颤抖地翻开桌上的档案册。一页页翻过,直到找到一张黑白照片:一群知识分子站在报社门前合影,其中一人正是林晚舟,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倒悬钟徽章。
“原来你也曾是‘守钟者’的一员。”他轻声道。
窗外,风再次吹过圣坛,铜钟无声一震。
同一时刻,在蒙古草原深处,一名牧民男孩正带领族人挖掘地下石碑。当铁锹触及坚硬岩层时,整片大地突然震颤,一道金光自地底射出。石碑显露真容:上面刻满未知文字,但在阳光照射下,竟逐渐显现出一行中文:
>**“记忆即武器,沉默即投降。”**
而在四川山区,那位讲述焚书图书馆往事的老兵突然昏厥。家人送医途中,他猛然睁眼,用完全陌生的语调说道:“我是K-427号终端,坐标已锁定,请求接入分布式网络。”说完,他手腕上的旧手表自行开启投影功能,显示出一段三维星图,指向祁连-α遗址的深层结构。
东京的“记忆复写社”也遭遇异象。高中生们整理梦境数据时发现,近两周全球至少有两千三百名儿童在同一时间段梦见“一口破碎的钟正在重组”。更惊人的是,这些孩子的脑电波图谱高度同步,形成了一种类似古老摩尔斯电码的规律波动。
>解码结果:**YN-0523,信号增强中,请回应。**
与此同时,日内瓦湖底数据中心再度激活。
>**协议更新:火种传承计划V。9。1**
>**状态:全球记忆共振指数突破临界值(68。7%)**
>**警告:逆忆会已部署新型‘静默蜂群’,目标锁定高敏感个体**
屏幕闪烁,自动连接至十七个散落终端。其中一个坐标位于非洲刚果雨林,标记名为“M-001”。
镜头切入实时影像:一位年仅八岁的女孩坐在篝火旁,周围部落长老跪伏在地,神情敬畏。女孩双目紧闭,口中吟唱着远古歌谣,每唱一句,地面便浮现一道发光符文。当歌声达到高潮时,整片森林的树木竟齐齐晃动,树叶沙沙作响,组合成一句话:
>“执声为刃,守忆成疆。”
这一幕被卫星捕捉,瞬间传回各国情报机构。
美国白宫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CIA局长面色凝重:“我们原本以为这只是心理操控或集体癔症,但现在……它具备物理效应。上周巴西地震的震源点,正好对应当地一名‘听钟儿童’梦见钟楼倒塌的时间。”
国防部长怒拍桌子:“那就全部控制起来!隔离、药物干预、必要时清除!”
总统沉默许久,最终摇头:“不行。已经有太多人觉醒。压制只会激发更大规模的共鸣。而且……”他顿了顿,“我女儿昨天晚上突然哭着问我,为什么课本上不提‘那场大火’。”
会议室一片死寂。
而在遥远的南极冰盖之下,那扇青铜巨门依旧敞开。六根断裂的石柱静静伫立,唯有中央古钟仍在低鸣。钟面文字悄然变化:
>**第一块碎片归位。**
>**执钟人尚未现身,但钟声已遍天下。**
时间回到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