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从离婚开始的文娱 >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第1页)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第1页)

七月初的京城已浸在盛夏的燥热里,清晨的阳光刚越过璀璨娱乐办公楼的玻璃幕墙,就将顶层办公室烘出几分暖意。

谭越坐在黑檀木办公桌后,指尖悬在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目光却紧锁着屏幕上《三体》剧本的文档。。。。

四月二十日,北京的天气突然转凉。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窗棂。王乐天坐在书桌前,电脑屏幕上的文档已经写到了第三章《参数不能改》,字句沉得像铁块,一个一个砸进他的心里。他刚把鞍山分享会的录音整理完毕,准备上传到“遗声计划”的新栏目“现场之声”,手机却震动起来。

来电显示是周教授。

“小王,你得小心。”周教授的声音低而急促,“刚才文化部档案馆的朋友告诉我,有人调阅了你父亲当年的所有人事记录??不是研究用途,是‘专项审查’。”

王乐天手指一顿,目光落在桌角那张泛黄的照片上:父亲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站在102井旁,眼神坚定如钉。背面那行小字“参数可以调,良心不能改”在台灯下微微反光。

“谁在查?”他问。

“不清楚。但流程绕过了常规审批,直接走的是内部密级通道。”周教授顿了顿,“他们还调走了你在广电总局备案的所有编剧作品,尤其是你去年写的那部《钢铁年代》剧本。”

王乐天冷笑了一声:“那部剧根本没过审,连立项都没批。”

“可他们还是查了。”周教授压低声音,“而且……我听说,攀枝花那边的土地审批已经被冻结。你们‘记忆站’的展馆选址,可能保不住了。”

窗外一道闪电划过,照亮了整间屋子。紧接着是一声闷雷,仿佛从地底滚来。

他知道,这是警告。不是口头的,而是实打实的行动。他们开始翻他的过去,挖他的根,试图找出哪怕一丝污点,好将他彻底抹去。

但他不怕。

他回想起301医院那位老将军的话:“有些人不想让过去重见天日。”

现在,这些人终于出手了。

第二天清晨,他没去工作室,而是独自去了北京西郊的一处旧货市场。这里曾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下岗工人自发形成的摊贩聚集地,如今虽已萧条,但仍有些老人守着几平方米的摊位,卖些老物件:搪瓷缸、铁皮饭盒、工矿灯、锈迹斑斑的奖状框。

他在一个角落停下脚步。摊主是个六十多岁的女人,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正低头缝补一块布面笔记本。

“您这儿……有没有老工厂的东西?”他轻声问。

女人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忽然一颤,像是认出了什么。

“你是……王志远的儿子?”

王乐天怔住。

“你怎么知道?”

女人没回答,只是缓缓从身后的木箱里取出一本破旧的日记本,封皮已经脱落,内页用牛皮纸仔细包着。她双手颤抖地递过来:“你爸……是我哥的师傅。1967年,他们在大庆一起搞自动化改造。后来……他失踪那天,这本子就落在我哥手里。”

王乐天接过日记本,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面,心跳几乎停滞。

翻开第一页,熟悉的笔迹跃入眼帘:

>“4月3日,晴。今日调试压力阀控系统,数据异常。已上报三次,未获回应。若强行运行,恐有爆管之险。参数可以调,但良心不能改。宁可被骂,不可害命。”

后面几页全是技术记录和手绘图纸,夹杂着零星的感慨:

>“工人不是机器零件,换一个就能继续转。可为什么上面总说‘人定胜天’?我们不是要胜天,是要活命。”

>“昨夜梦见儿子,才三岁,叫我爸爸。醒来发现枕头湿了。我不怕死,只怕他们忘了我是怎么死的。”

最后一页写着一句话,日期是1967年10月18日??父亲失踪前一天:

>“如果我出事,请告诉小天:爸爸没逃,也没错。我只是……没被听见。”

王乐天蹲在地上,抱着日记本,眼泪无声滑落。

雨水顺着屋檐滴下,打湿了他的肩膀。摊主老太太轻轻拍了拍他的背:“你爸是个好人。那年冬天,我哥高烧四十度,是他背着走了十里雪路送去医院。医生说,再晚两小时就没救了。”

“后来呢?”王乐天哽咽着问。

“后来……你爸走了,我哥也调回东北,第二年就因肺病死了。单位说不算工伤,连抚恤金都没给。”她苦笑,“我们都成了‘不该提起的人’。”

王乐天抬起头,雨水混着泪水流进嘴角,咸涩如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