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从离婚开始的文娱 > 第一千四百四十章(第2页)

第一千四百四十章(第2页)

他合上文件,闭目良久。窗外传来轮渡的汽笛声,悠长而苍凉。

当晚,他住进酒店,第一时间拨通周教授电话。

“您说得对,”他说,“这不是一起孤立事件,这是一个模式。全国类似项目有多少?五?四厂、四?四基地、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如果每个点都存在这样的‘内部账本’,那我们遗忘的,不是一个群体,而是一整个时代的真实代价。”

周教授沉默许久,才缓缓道:“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把这些材料交上去,走组织程序,或许能换来部分平反,但极大概率会被‘内部消化’;二是公布出来,引发社会关注,推动立法变革,但你也可能成为靶子。”

“我知道风险。”王乐天望着江对面闪烁的霓虹,“可如果连真相都不敢见光,那我们纪念的意义在哪里?”

挂断电话后,他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资料。他决定采用“分阶段披露”策略:先发布日记摘录与伤亡数据对比图,附上专家解读;再逐步放出录音带转译内容;最后视舆论反应,决定是否公开影像资料。

他写下了《遗声计划?第二十三号证词:》。

文章以张怀民日记中的一句话开篇:“我不是凶手,但我签了字。”接着用冷静克制的语言还原了那套掩盖系统的运作逻辑,并附上多组数据对照图表。“当我们赞美一座大桥的雄伟时,是否想过,它的桥墩之下,埋着多少未被承认的尸骨?”

发布前夜,他收到一条陌生来电。对方声音沙哑,操着北方口音:“王先生,我是张怀民的学生。老师临终前烧掉了大部分文件,只留下这个箱子。他说,‘历史可以慢,但不能停。’请你……替他说完剩下的话。”

电话匆匆挂断。

次日上午十点,《沉默的成本》正式上线。不到两小时,微博热搜前十占据四席。#三?七厂百人名单#、#他们签的是卖命书#、#沉默的代价谁来承担#等话题引爆全网讨论。

有记者查证发现,当年领取“保密补助”的职工中,至少有四十六人的子女后来也被安排进同一系统工作,形成事实上的“世袭封口链”。一位网友留言:“我爸直到去世都没说过厂里的事。去年整理遗物,我在他枕头下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五个字:‘我知道真相。’”

更有数十位老人陆续联系团队,称自己或亲属曾在类似单位工作,“现在不怕了,愿意作证”。

与此同时,压力也随之而来。

某权威军工史研究机构发表声明,称“个别回忆录存在主观臆断”,质疑日记真实性;一家主流门户网站突然下架所有“遗声计划”相关内容;他的微信公众号收到系统提示:“因涉嫌传播不实信息,功能受限。”

但他没有退缩。

八十九日,他在直播中首次回应质疑:“我可以立即向国家档案局、退役军人事务部提交全部原始资料,请第三方专家联合鉴定。若有一处伪造,我愿承担法律责任。但如果你们不敢接,那就说明,真正害怕的不是我,是那些至今仍在守护谎言的人。”

这句话被剪成短视频,在社交平台疯传。

第九十日,转折发生。

一位退休军医实名发声:他曾参与三?七厂医疗支援任务,亲眼目睹多名工人因辐射导致生殖系统衰竭,“有的夫妻终生未育,却被告知‘身体素质差’”。他还保存着当年偷偷抄录的病例摘要。

紧随其后,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三位研究员联署发文,呼吁成立“国家工业遗产与牺牲者权益调查委员会”,建议将此类问题纳入国家记忆工程统筹处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官网悄然更新动态:一项关于《和平时期因公牺牲人员权益保障法》的草案正在征集意见。

风暴中心的王乐天,反而愈发平静。

九十一日,他回到北京,带着录音带前往专业音频实验室。技术人员经过降噪处理后,成功提取出一段长达六分钟的独白。声音苍老、疲惫,却字字清晰:

>“我是张怀民。1983年离休,党龄四十二年。这一生,我做过最有勇气的事,就是没把这盘带子销毁。

>我们不是不爱国,我们比谁都爱。可爱国不该是盲目的服从,更不该是以沉默换取稳定。

>那些人,倒在黎明之前。他们的死,不该成为国家进步路上的污点,而应是警钟。

>如果有一天,有人听见这段话,请告诉他们家属:对不起。

>告诉年轻人:别怕追问。

>告诉掌权者:捂不住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