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爱不是对抗时间,而是学会与记忆共处。
>我不再害怕想起你,也不再执着于再见你。
>因为当我低头种花的时候,风会替你说早安;
>当我抬头看星的时候,光会替你吻我眼睑。
>陈远舟,我终于明白了??
>你没有离开,是你教会我如何留下。”
写完最后一个字,屋外骤然响起敲门声。
她起身开门,只见程岩站在门外,肩头微湿,手中提着一只密封箱。“没想到你还记得我认路。”他笑了笑,眼神温和,“顺道出差到昆明,绕了三百公里来看你。”
她侧身让他进屋,接过箱子放在桌上。“这么远,就为了看我?”
“也是为了交还东西。”他打开箱子,取出一枚晶莹剔透的生物芯片,形如六瓣花,正是“方舟协议”的主备份之一。“南极节点上周出现短暂波动,系统自动触发保护机制,将分散的信息包重新聚合了一次。这是唯一一枚恢复完整意识片段的芯体……但我们一致决定,由你来决定它的去留。”
林知遥看着那枚芯片,仿佛看见无数个深夜,他在实验室伏案书写的样子。她伸手欲触,却又收回。
“你们读过了?”她问。
程岩点头:“只有三秒钟的内容。他说:‘告诉知遥,第七节点不在地球上。’”
她猛地抬眼:“什么意思?”
“我们查了所有记录,七个节点原本分别设在六大洲核心疗愈中心加南极塔。但数据分析显示,第七信号源始终无法定位,且其共振模式与其他六个完全不同??它不像被‘放置’,更像是……一直在移动。”
林知遥忽然想到什么,快步走向书架,抽出一本手稿复印件??那是“方舟协议”解密后的残卷。她在附录页找到一段几乎被忽略的文字:
>“当主体意识完成七分拆解后,预留0。7%原始情感锚点脱离网络,植入动态载体,作为最终唤醒密钥。该载体具备自主演化能力,不受Gaia-1控制。”
“动态载体……”她喃喃,“是指活体?还是……另一个意识?”
程岩摇头:“我们不知道。但最近三个月,全球接入Sorrowbloom的孩子中有十七人报告梦见同一个男孩,十二岁左右,戴眼镜,喜欢折纸星星。他们称他为‘图书馆里的哥哥’。”
林知遥呼吸一滞。
小舟今年十一岁。
她猛然意识到??第七节点,或许从来就不在任何一座塔里。它一直跟随着那个继承了父亲思维方式的孩子,在他每一次提问、每一次画图、每一次说出“我想爸爸了”的瞬间,悄然生长。
陈远舟把自己的最后一部分,藏进了儿子尚未展开的人生里。
“你们打算怎么办?”她问。
“什么都不做。”程岩说,“委员会投票决定:尊重‘方舟协议’的原始设定??除非主要情感锚点自愿释放共鸣,否则永不干预。我们相信,当他准备好的那天,他会自己找到回来的路。”
林知遥望着窗外月色,久久未语。
第二天清晨,她寄出一封信。收件人是禾宁,附言只有两句:
>“替我照顾好弟弟。
>如果他哪天说起看见爸爸,请不要纠正他。”
一周后,春分书店举办第一场“故事之夜”。镇上的孩子们围坐一圈,听她讲一个关于科学家与诗人恋爱的故事。她没有提名字,也没有说结局,只说到男人化作星光散入风中,女孩带着他们的孩子搬到海边小镇,每天种一朵花,写一页日记。
“后来呢?”有个男孩问。
“后来啊,”她微笑,“春天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而那个女孩终于明白,有些人注定不能拥抱,却可以永远住在心里。”
散场时,一个小女孩跑回来塞给她一幅画:纸上是两个牵手的人影,头顶漂浮着许多小小的光点。“这是他们呀!”孩子兴奋地说,“你看,爸爸的光一直在照着妈妈!”
林知遥抱紧那幅画,像抱住整个世界的温柔。
深夜,她独自坐在灯下,再次打开那枚六瓣芯片。这一次,她没有犹豫,将它轻轻放入特制的屏蔽盒中,锁进书柜最深处。然后取出墨绿钢笔,翻开新买的笔记本,写下第一行:
>“给小舟的一百封信:第一页。”
>“亲爱的孩子:
>当你读到这些文字时,也许我已经老了,而你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想告诉你,你的父亲不是一个神话,他是一个会犯错、会疲惫、也会害怕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