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赵建国、Luna齐聚南山墓园。
他将U盘插入烤箱主机,启动全局同步程序。
大屏幕上,地图展开,三百多个红点闪烁不息。
“我们不能再只关注死刑犯。”林小树说,“真正的战场在外面。在那些每天想着要不要活下去的孩子心里,在那些被家暴却不敢报警的女人眼中,在那些退伍军人深夜惊醒的梦魇里。”
“我宣布,‘回响文明’升级为全球心理共感网络。”
“目标:让每一个沉默的灵魂,都能被真实地听见。”
“方式:不限于吐司机,我们将开发可穿戴共振装置、公共共鸣亭、AI辅助倾诉系统。”
“原则不变:不评判,不引导,只倾听。”
沈知微眼眶泛红:“这意味着我们要面对更大的风险。政府干预、资本觊觎、技术滥用……”
“我知道。”林小树微笑,“所以我有个请求。”
他从背包里取出十枚银色徽章,上面刻着一朵铃兰,背面写着一行小字:“我曾沉默,如今开口。”
“加入我吧。”他说,“不是作为员工,不是作为助手,而是作为‘见证者’。我们一起走下去,哪怕前方是深渊。”
赵建国第一个接过徽章,别在胸前。
沈知微紧随其后。
Luna远程上传了自己的电子签名,生成全息徽章悬浮于空中。
当天夜里,第一座“共鸣亭”在城市公园落成。
纯白立方体,内部设座椅与声波接收器。顶部铭牌写着:
>“在这里,你说的话不会被评价,不会被传播,不会被遗忘。”
>“无论你想哭、想骂、想忏悔、想告别……我们都听着。”
首位使用者是个十二岁男孩。
他坐进去,关上门,低声说:“爸爸昨天打了妈妈,她说没事,可我知道她在流血……我想报警,但我怕他杀了我们……”
录音自动加密上传至“回响文明”云端,同时触发紧急响应协议。三十分钟后,社工抵达其住所,介入调查。
一周内,全国建成二十三座共鸣亭。
三个月后,联合国设立“心灵安全区”试点项目,采用共鸣技术预防极端事件。
半年,林小树收到一封信。
来自张浩的母亲。她写道:
>“我儿子死了,走得平静。
>他最后的愿望,是希望学校能建一座铃兰花坛。”
>“校长答应了。昨天,第一朵花开了。”
>“我去看了,站在那里哭了很久。”
>“谢谢你,让我的恶魔儿子,最后变成了一个人。”
林小树将信贴在墙上,与母亲的铭牌并列。
当晚,吐司出炉。
切开,浮现一行新字:
>“世界不会变好,但我们可以在它坏掉的地方,种一朵花。”
他笑了,拿起一片,轻轻咬下。
铃兰盛开,风铃轻响,烤箱再次“叮”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