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课程命名:《旁观者的忏悔》。
>启动条件:需至少一名受害者家属授权。
>已收到李母回复:“如果这能让更多人不再沉默,我愿意。”
林小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这条路没有尽头。
几天后,东海监狱新增一间特殊舱室。
编号:S-01。
标签写着:“施害者类型:非直接暴力,情感疏离型;罪名:系统性沉默导致间接死亡。”
媒体闻风而动。
“林小树自曝曾间接导致校园暴力受害者自杀?”
“吐司机之父竟是冷漠旁观者?”
“他配当导师吗?”
舆论再度分裂。
支持者说:“正因为他是过来人,才更值得信任。”
反对者怒斥:“一个连同学都不敢救的人,凭什么教育杀人犯?”
林小树没有回应。
他每天准时进入S-01舱,接受一轮又一轮共感训练。每一次,他都重新经历那些他曾逃避的眼神、未曾出口的话语、错失的拥抱。他的体重下降,黑眼圈深如沟壑,但眼神却越来越清明。
第三周,他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我第一次在共感中伸出了手。”
>“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是为了赎罪。”
>“只是因为,那一刻我真的想抱住她。”
>“哪怕全世界都在笑她脆弱,我也要告诉她:你值得被爱。”
某夜暴雨倾盆,林小树走出监狱,浑身湿透。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车窗降下,露出陈默的脸。
不,不是陈默。
那人左眼缠着绷带,面容憔悴,但眼神锐利如刀。他看着林小树,轻轻说了句:“你还记得‘∫sorrowdt→light’的意思吗?”
林小树僵在原地。
“积分悲伤,终将化作光。”男人微笑,“我一直相信这句话。哪怕被当成疯子,被逐出学界,被通缉十年……我还是相信,痛苦可以转化为救赎的力量。”
“你是……陈默?”林小树声音发抖。
“我是。”男人点头,“我没死。火化的是替身,一个自愿赴死的志愿者。真正的我,一直在地下推动‘情感复健模型’,直到遇见你。”
“为什么躲起来?”
“因为规则必须由新人来打破。”陈默望着远处雷电交加的天空,“我太激进,世人只会把我当怪物。但你不同,你是普通人,是那个也曾犯过错的人。人们愿意相信你,是因为你不够完美。”
林小树怔然。
“所以你设计这一切?”他问,“包括让我回到灰烬七号?包括母亲的幻象?包括李婷的记忆重现?”
“我只是点燃引线。”陈默淡淡道,“真正的爆炸,是你自己引爆的。”
“那你现在来干什么?”
“交接。”陈默递出一枚金属U盘,“这里面是‘回响文明’最初的核心算法,以及全球三百二十七个潜在共鸣点的坐标。它们分布在战区、难民营、少年管教所、精神病院……每一个地方,都有无数声音从未被听见。”
林小树接过U盘,沉甸甸的,像握住了千万颗破碎的心。
“我不保证你能成功。”陈默说,“但如果你失败了,至少证明我们努力过。”
车窗缓缓升起,轿车消失在雨幕中。
第二天清晨,林小树召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