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准备就绪。
>学员名单已载入。
>第一课:《如何面对你最恨的人》。
林小树环顾四周,在控制台旁发现一本纸质日志。翻开第一页,是陈默熟悉的笔迹:
>当我说“去死吧”的时候,我不是在诅咒你。
>我是在替全世界那些说不出话的人,喊出最后一声愤怒。
>可后来我发现,真正的勇气不是毁灭,而是??
>即便被仇恨吞噬,依然选择开口。
翻到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照片:年轻时的林小树与陈默并肩站在实验室门口,笑容灿烂。背面写着:
>如果你能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走了很远。
>现在,轮到你走完剩下的路。
>别怕恨,也别怕爱。
>它们都是活着的证据。
突然,房间震动起来。
天花板降下十具透明舱体,整齐排列如墓碑。每一具都连接着生命维持系统,内部躺着一名身穿囚服的男子,颈后嵌有神经接口芯片。
赵建国迅速调取面部识别数据库,声音颤抖:“全是死刑犯……其中有三个,是我亲手送进监狱的。”
画面切入主屏幕,出现一段录像:
陈默坐在昏暗房间内,面容憔悴,左眼缠着绷带。“林小树,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我的‘情感复健模型’成功了。”他咳嗽两声,“过去十年,我在各地监狱秘密招募即将执行死刑的囚犯,说服他们在最后七十二小时参与实验??不是为了减刑,而是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忏悔’。”
“传统司法体系只教人认罪,却不教人理解痛苦。他们说‘我错了’,是因为法官要求他们这么说,而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听见了受害者的哭声。”
“所以我设计了一套‘共感回路’:通过脑波同步技术,让施害者被迫经历受害者临终前的全部感官记忆。视觉、听觉、痛觉、恐惧……全部真实还原。”
“过程极其残酷。七成受试者精神崩溃,两人当场心脏骤停。但也有人,在经历了他人之痛后,第一次流下了不属于自己的眼泪。”
镜头切换,显示一名满脸刀疤的男子蜷缩在椅子上,浑身发抖,嘴里不断重复:“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求你别死……”
“这是张屠夫,杀害妻女后焚尸灭迹。”陈默画外音响起,“他原本坚称‘她们活该’。但在共感回路中,他亲身体验了女儿被火烧时的感受??那种窒息、灼痛、对父亲的呼唤……持续整整四十三分钟。”
“结束后,他哭了三天。他说:‘原来地狱不是死后才有的。’”
林小树盯着屏幕,喉咙发紧。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陈默继续说道,“这种技术是否太过极端?会不会侵犯人权?可问题是??当一个人夺走别人的生命时,他有没有考虑过这些?”
“我不求宽恕,也不求推广。我只是想证明:哪怕是最黑暗的灵魂,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也能重新学会哭泣。”
影像结束,屏幕变黑。
片刻后,新文字浮现:
>第一课开始。
>教师:林小树。
>主题:《如何面对你最恨的人》。
>对象:你自己。
林小树猛地后退一步:“什么意思?”
沈知微快速分析系统日志:“不对……这些囚犯的数据包来源并非现实监狱。它们是从‘回响文明’历史档案中提取的典型案例,经过AI重构生成的虚拟人格!整个实验室……是个意识投影空间!”
话音未落,灯光骤灭。
再亮起时,房间已完全不同??变成了林小树童年家中的客厅。老旧电视播放着天气预报,沙发上堆着药盒,厨房飘来中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