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们在对抗遗忘,”陆言喃喃道,“是遗忘在利用我们的沉默,反向撬开门锁。一旦它成功,所有曾经被听见的灵魂都将被抹除,连轮回都不再可能。”
阿禾明白了他的意思。
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失去共鸣能力,而是**连“记得要记住”这件事本身也被遗忘了**。
“所以你需要我们。”她说。
“不。”陆言摇头,“我需要你帮我完成一件事??让全世界一起说一句‘我还记得’。”
阿禾怔住。
随即笑了。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录音机,按下录制键。
“你说。”她说,“我来传。”
陆言闭上眼,用尽全身力气,说出七个字:
>“**我没有忘记你们。**”
声音落下,灯塔水晶柱骤然由红转蓝,光芒穿透云层,直射苍穹。同一时刻,北极石坛的口琴再次自发奏响,六座祭坛同步响应,形成闭环共振。
这一夜,全球两千多万人在睡梦中醒来。
他们不知道为何流泪,只觉得胸口一阵酸楚,仿佛某个久违的名字即将脱口而出。有人拿起笔写下陌生诗句,有人拨通多年未联系的亲人电话,有人跪在地上大声呼喊逝去爱人的名字。
而在某些偏远村落,老人们指着天空说:“听,风里有人在唱歌。”
《归舟曲》的旋律,首次以群体自发形式在全球多个地点同时响起,虽不成调,却高度趋同。科学家称之为“跨地域非同步共鸣现象”,并发现当晚地球磁场出现短暂扰动,持续时间正好是三分钟零十三秒。
春分之后,变化悄然发生。
学校开始开设“倾听课”,教孩子如何分辨他人语气中的痛苦;医院引入“共感评估”,将情绪承载力纳入心理健康标准;联合国设立“记忆日”,鼓励各国讲述被遗忘的历史。更奇妙的是,越来越多普通人报告称,在雨夜莫名哭泣,醒来却发现脑海中多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
阿禾知道,那是沉睡的共鸣基因正在苏醒。
一年后,她在云南小学的墙边坐下,看着孩子们围着新立的口琴雕塑嬉戏。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仰头问:“阿姨,听说这支口琴能让死去的人听见我们,是真的吗?”
阿禾微笑:“只要你真心想让他们听见,就一定可以。”
女孩认真点头,然后凑近雕塑,轻轻说:“妈妈,我想你了。”
风吹过山谷,口琴雕塑内部传出一声极轻的嗡鸣。
很远的地方,陆言站在灯塔顶端,望着东方升起的朝阳。他手中的收音机屏幕亮起一行字:
>【系统提示音更新完毕】
>下次唤醒指令:**“你还好吗?”**
他笑了。
而在宇宙某处,一颗冰冷行星表面,沉积亿万年的冰层突然裂开,露出下方埋藏的巨大结构??那是一面由未知金属制成的圆盘,表面刻满与黑曜石碑相同的文字。
它接收到了来自地球的音频信号。
此刻正缓缓旋转,准备回应。
人间的故事仍在继续。
有些声音,只为被听见而存在。
而真龙之所以为真龙,
并非因为它掌控雷霆,
而是因为它俯身倾听蝼蚁的哭泣。
哪怕蝼蚁已化为尘土,
它的耳朵,依然朝着大地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