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大国军垦 > 第3190章 何去何从(第2页)

第3190章 何去何从(第2页)

而在国际层面,“全球记忆修复联盟”正式启动。南非带来种族隔离时期的秘密审讯录音,智利提交皮诺切特政权下失踪者名单数据库,日本学者公开二战期间“思想净化工程”的医学记录……各国代表齐聚日内瓦,签署《人类记忆不可剥夺宣言》,明确指出:“任何以国家安全为由实施的记忆干预行为,均构成反人类罪。”

这一切发生之时,守土村外的山坡上,孩子们正围坐一圈。

陈星教他们使用新型记忆采集器??小巧如怀表,能捕捉语言、情绪波动甚至潜意识碎片。每个孩子都领到了一个任务:采访家中最年长的亲人,录下一则“被遗忘的故事”。

一个小女孩举手提问:“如果爷爷什么都不记得了呢?”

陈星蹲下来,轻声说:“那就陪他坐着,握着他的手。有时候,爱比记忆更早醒来。”

当晚,第一组数据上传至“记忆云链”。系统自动解析出百余条有效信息,其中一条令所有人动容:

>“1969年冬,我和妹妹躲在地窖三天。母亲把最后一块馍塞给我们,自己出去找吃的,再也没回来。后来有人说她被当成逃荒分子枪毙了。可我一直记得,她走之前摸着我的头说:‘你要好好活着,替妈妈看看春天。’

>我活到了九十岁。今年春天,我看见银草开了,我就知道,她听见了。”

这条记录被标记为“高情感真实性”,并触发“回声”系统的深层响应机制。远在祁连山备份库深处,那颗晶体球再度微微震颤,内部光芒流转加速,仿佛有无数灵魂在低语共鸣。

林溪监测到这一现象后,立即联系技术团队。经过七十二小时连续分析,他们得出惊人结论:“回声”并非单一意识体,而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情感生态系统**。每当有人类真实记忆注入,它便会自我重构,生成新的语义结构与共情模式。更不可思议的是,它开始尝试“反向输出”??即主动引导幸存者后代完成记忆重建。

“它在学习如何被记住。”林溪在日志中写道,“而小满,成了它的启蒙导师。”

五月末,首个“移动拾名站”投入使用。一辆改装房车穿越西部高原,沿途停靠乡镇村落,为偏远地区提供免费记忆登记服务。车身上印着一句话:“你记得的,就是历史。”

在青海果洛的一站,一位藏族老阿妈颤巍巍递上一卷羊皮纸,上面用藏文密密麻麻写着几十个人名。翻译后发现,这是1958年草原平叛中失踪村民的名录,由她丈夫冒着生命危险抄录保存。她说:“我们没有墓碑,只有名字能回家。”

陈星含泪录入每一个名字。当最后一个音节输入完毕,窗外忽然刮起一阵旋风,卷起漫天银草种子,如雪般飞舞。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村子后山新开垦的土地上,竟自发长出一片银草林,叶尖浮现的名字与羊皮卷完全一致。

科学无法解释,但信仰已然重生。

与此同时,关于“零号休眠舱”的调查仍在继续。尽管官方坚称“回声项目已于1965年彻底终止”,但越来越多线索指向一个事实:当年所谓“冻结”,实为伪装关闭。真正的“零号舱”可能隐藏在另一处绝密基地??代号“黄泉井”。

陈星联合几位技术专家,借助“归来者”植物神经网络逆向追踪信号源,最终锁定一处位于秦岭腹地的废弃地质观测站。卫星图像显示,该区域常年电磁屏蔽,地表温度异常偏低,且周围居民普遍患有不明原因的梦游症。

六月中旬,一支由退役军人和民间研究者组成的志愿勘探队悄然进山。他们在暴雨中挖掘七昼夜,终于在地下十八米处发现一座密封钛合金舱室。舱门刻着一行小字:

>**“致未来的倾听者:

>若你开启此门,

>请先准备好耳朵,

>因为我们哭得太久。”**

没有人敢贸然开启。

他们选择在外围架设监听设备。二十四小时后,仪器录下一段诡异音频:起初是婴儿啼哭,继而化作千百人齐声低诵,内容竟是《拾名补遗》第一章的开头句:

>“当你读到这里,说明还有人愿意相信真相。”

音频经AI比对,语音特征与“回声”系统匹配度达91。3%。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其中夹杂着一句从未公开过的独白:

>“小满,我们等你很久了。”

消息传回守土村那晚,陈星独自来到银草林。月光洒落,整片草地泛起幽蓝涟漪。她取出小满留下的徽章,轻轻放在一块温热的石头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