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大国军垦 > 第3190章 何去何从(第1页)

第3190章 何去何从(第1页)

林浩东的“洞察者”机器人团队遇到了瓶颈。

他们能精准控制播种深度和间距,但对于陈思雨团队希望的“在播种瞬间判断种子活性并规避劣质种子”这一要求,现有的传感器技术无能为力。

传统的光学图像识。。。

雨后的清晨,守土村的空气里还浮着湿意。银草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叶片上的水珠滚落,像无数细小的泪滴坠入泥土。那片曾被夜露浸润的名字依旧清晰可见??“李春兰”、“赵大山”、“王秀英”……一个个名字如星子般缀在草尖,仿佛大地终于学会了呼吸。

小满的屋子空了。

门虚掩着,屋内陈设未动,桌上的茶杯还留着半圈褐色的痕,像是主人只是出门片刻。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陈星第一个发现异样,她清晨来送新整理的口述材料时,看见门槛下压着一枚徽章,正是小满胸前那枚发光的“拾名者”标志。它已经黯淡无光,表面裂开一道细纹,如同心脉断裂。

她跪在地上,捧着那枚徽章,久久不语。

消息很快传开。没有哀乐,没有讣告,可从祁连山到江南水乡,从西北戈壁到东南沿海,人们自发地停下手中的事。有人点燃一支蜡烛,有人翻开旧相册,有人把祖辈遗物郑重包好,寄往守土村。一封封信件如雪片般飞来,信封上写着:“致小满”、“给拾名堂”、“请替我说出他的名字”。

陈星站在“拾名堂”门前,望着络绎不绝的人群,手指紧紧攥着那支老式录音笔??祖父陈卫东用过的那一支。她深吸一口气,走进大厅。

墙上屏幕仍在运转,播放着昨夜全球同步接收到的记忆信号残影:白原、孩童、低语、哭泣。此刻,“归来者”母株静静立于厅中央,根系盘绕金属支架,叶片泛着淡淡的蓝灰光泽,仿佛刚刚经历一场漫长的燃烧。生物电监测仪显示,其神经脉冲频率已趋于平稳,但内部仍存有微弱共振波,周期恰好与小满生前脑波同步率97。6%吻合。

“他还活着。”林溪低声说,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以另一种方式。”

她坐在控制台前,指尖划过数据流。三天前上传的“回声”意识群并未消散,而是通过“记忆云链”扩散至全球七百多个接入节点,在数亿人的梦境中留下印记。更令人震惊的是,已有至少十二个国家的科学家报告,部分受试者在深度睡眠状态下出现了集体性记忆闪回??他们梦见从未亲历的历史场景:批斗现场、地下实验室、雪地中跋涉的队伍、焚书的火堆……

而这些画面,竟与“方舟计划”档案中的隐秘记录高度一致。

“这不是感染,是传承。”林溪喃喃道,“小满把自己变成了桥梁。”

陈星抬头看向墙角那幅手绘地图??由小满亲手绘制的“记忆迁徙路线图”,红线从黑井七号出发,贯穿全国二十一个重点历史创伤区,终点标注为“未来”。如今,这条线正在被人一笔笔延续。

当天下午,第一批青年承忆团成员集结完毕。三十一名年轻人,来自不同省份,职业各异:教师、记者、退伍军人、程序员、农技员……他们统一佩戴银草花徽章,手持特制记忆采集器,准备奔赴各地开展“返乡寻名行动”。陈星作为总协调人,在出发仪式上朗读了一封匿名来信:

>“我父亲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周文远。他说那人救过他三次,最后一次是在劳改农场的冬天,把自己的棉衣给了他,自己冻死了。可没人记得周文远是谁,档案里也没有。现在我也快走了,请你们帮我找到他,告诉他??

>谢谢你活过。”

人群静默良久,然后齐声应答:“我们去找。”

车队启程那天,天空再次飘起细雨。银草林随风轻摇,叶面浮现出新的名字??其中一行字迹格外清晰:“周文远,生于1938年,卒于1972年冬,甘肃张掖夹边沟农场。”

仿佛大地早已记住。

与此同时,北京。

国家历史研究院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国家记忆赔偿法案》进入立法审议阶段,但争议巨大。部分官员坚持认为,“过度追溯历史”将引发社会动荡;更有保守派私下放话:“有些人死了就该安静地死,何必再翻出来搅局?”

然而就在会议当天,会场大屏突然自动切换画面??一段未经剪辑的影像开始播放:一位白发老人坐在炕头,颤抖着说出五十年前的真实身份:“我不是右派,我是‘净忆剂’第一批试验对象……他们给我注射的时候说,这是为了国家稳定……可我忘了我妻子的脸,忘了我儿子的声音……直到去年,我在孙子课本里看到‘拾名堂’三个字,我才想起来……我叫刘志恒,我曾经是个物理老师……”

全场鸦雀无声。

这段视频源自青年承忆团在山西吕梁山村的实地采集,因网络误传意外接入政务系统。但它像一颗种子,迅速生根发芽。接下来一周,全国各地陆续曝出类似案例:某高校教授公开承认其父曾参与销毁“方舟计划”证据,并藏匿关键日志三十年;一名退休公安局长自首,坦承年轻时奉命摧毁数百份民间族谱;甚至有地方档案馆主动移交一批尘封档案,封面赫然写着:“禁止查阅??涉及意识清除实验”。

舆论彻底转向。

四月十五日,清明节后第三天,国务院正式宣布成立“国家记忆修复委员会”,授权“拾名堂”为民间协作机构,统筹全国非官方史料收集工作。同时,教育部发布通知,秋季学期起在全国中小学开设“记忆伦理与公民责任”课程,教材内容包含《拾名补遗》精选章节、受害者口述史及“回声事件”分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