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陈寅恪文集 > 七德舞(第1页)

七德舞(第1页)

七德舞

元微之乐府新题法曲云:

秦王破阵非无作,作之宗庙见艰难。

又立部伎云:

太宗庙乐传子孙,取类群凶阵初破。

白乐天则取其意别为一篇,即此篇是也。此篇专陈祖宗王业之艰难以示其子孙。易言之,即铺陈太宗创业之功绩,以献谏于当日之宪宗,所谓「采诗」「讽谏」「为君」诸义,实在于是。斯乐天所以取此篇,为其新乐府五十首之冠也。

凡诠释诗句,要在确能举出作者所依据以构思之古书,并须说明其所以依据此书,而不依据他书之故。若仅泛泛标举,则纵能指出最初之出处,或同时之史事,其实无当于第一义谛也。故兹于论述乐天此篇之主旨后,即进而推求其构思时所依据之原书,并先说明其所以取用此书之故焉。

类书之作,本为便利属文,乐天尤喜编纂类书,如策林之类。盖其初原为供一己之使用,其后乃兼利他人也。唐世应进士制科之举子,固须玩习类书,以为决科射策之需,而文学侍从之臣,亦必繙检类书,以供起草代言之用。观元氏长庆集贰贰酬乐天余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诗「白朴流传用转新」句自注云:

乐天于翰林中书取书诏批答词等撰为程式,禁中号曰白朴。每有新入学士求访,宝重过于六典也。

则知唐世翰林与六典之关系。六典一书,究否施行,自来成为问题。详拙着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职官章,兹不多论。要之其书乃以唐代现行令式分配编纂,合于古代礼经,即周官之形式,实是便于官吏公文一种最有权威之类书。他不必旁引,即如乐天新乐府道州民篇述阳城奏语云:

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

是其证也。夫六典为法令之类书,宜翰林学士所不可须臾离者,但现行法令类书之外,供繙检者,仍须有本朝掌故之类书。唐代祖宗功德之盛,莫过于太宗,而太宗实录四十卷部帙繁重,且系编年之体,故事迹不易检查。斯太宗实录之分类节要本,即吴兢贞观政要一书所以成为古今之要籍也。此书之实质为一掌故之类书,必与六典同为翰林学士所宝重而玩习,固无疑义,则乐天作七德舞时即先取此书寻撦材料以构成其骨干,乃极自然之理也。

何以知其曾取用贞观政要耶?诗云: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今世流行之戈直注本贞观政要第叁玖篇论灾祥篇第叁章云:

太宗曰,吾之理国良无[齐]景公之过。但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翦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乂安,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

同书第肆拾篇论慎终篇第叁章略云:

太宗又曰,但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定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

寅恪案:「太宗十八举义兵」句,盖据论慎终篇中之语改写而成。「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句敍写次序,全与论灾祥篇中之语相同。「三十有五致太平」者,论灾祥篇第叁章于「二十九居大位」下,又以「四夷降服,海内乂安」为言,而此篇之第壹章略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无祥瑞,亦可比德于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有芝草徧街衢,凤凰巢苑囿,亦何异于桀纣。

「天下太平」上虽有「但使」一词,似为假设之语气,但察其内容,则疑是已然之辞旨。太宗以武德九年即位,其年二十有九。次年改元贞观,至贞观六年适为三十五岁。故乐天此句殆即由此章暗示而来。贞观政要灾祥慎终两篇,先后连续,而具有太宗述其创业践极年岁之纪载,宜乐天注意及此,而取以入诗也。至太宗举义兵之岁,其年是否十八,乃别一问题,于此不详论。又诗云: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魏征梦见子夜泣,张谨哀闻辰日哭。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翦须烧药赐功臣,李??呜咽思杀身。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効死。

寅恪案:「怨女三千放出宫。」此今戈本政要第贰拾篇论仁恻篇第壹章事也。「饥人卖子分金赎」,此论仁恻篇第贰章事也。「张谨哀闻辰日哭」,此论仁恻篇第叁章事也。「亡卒遗骸散帛收」及「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呼乞効死」,此论仁恻篇第肆章事也。今戈本政要论仁恻篇唯此四章,而俱为乐天此篇所采用。此篇所举太宗盛德之故实唯此八事,而五出政要论仁恻篇。则其构思时必以政要论仁恻篇为主,从可知矣。否则太宗之事迹至多,乐天若未尝依据此书以组成其全诗之骨干,何得若是之巧合耶?

复次,今世流行之贞观政要,皆元代戈直注本,其本曾移改吴氏原书之篇章,如第贰篇论政体篇第拾章下注云:

旧本此章附忠义篇。今按其言于政体尤切,故附于此。

第肆篇论求谏篇第柒章下注云:

旧本此与上章通为一章。今按不同,分为二章。

第伍篇论纳谏篇下注云:

直谏另为一类,附此类之后。

其第伍章下注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