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沛外。
由于孔融那“菜鸡克高手”的操作,让刘备部署的疑兵宣告失败。
在陶谦的促成下,兖州诸将与徐州诸将也各自放下了内斗的心思,转而一致对付刘备。
赵云和吕布见疑兵失败,只能暂时退回。。。
江水滔滔,丹水东流如银带蜿蜒于群山之间。刘修立于船头,披甲未卸,目光沉静地望着前方渐近的宛城轮廓。晨雾尚未散尽,城垣若隐若现,仿佛浮在水汽之上的一座孤岛。战船列阵而进,旌旗猎猎,鼓声低沉却震人心魄。
“主公,前哨已探明,宛城守军不足八千,且多为新募之卒。”法正快步走来,手中握着一卷竹简,“曹仁主力仍在樊城防备关羽,许都方向亦因内乱频发而无暇南顾。此时攻取宛城,正是良机。”
刘修微微颔首,指尖轻抚剑柄:“曹操虽奸雄,然其用人太过苛察,内外交困之际,必难兼顾四方。我等所倚者,非但兵锋之利,更是民心所向。”
他转身望向身后连绵不绝的船队??粮草、器械、民夫、士卒,井然有序。这一路自汉中而出,穿秦岭,越商洛,顺丹水而下,历时二十余日,未曾扰民一丝一毫。沿途百姓闻风归附,或献粮助军,或自发修桥铺路,甚至有老翁携孙跪于道旁,泣称:“二十年不见王师,今日得见,死亦无憾!”
此情此景,令刘修每每夜不能寐。他知道,这些人不是为他一人而来,而是为一个久违的希望??天下还能有人以仁义治世,而非以刀枪压人。
“传令下去,”刘修声音不高,却清晰传遍全军,“入城之后,严禁劫掠,不得擅入民宅,违者斩!若有私取百姓一物者,与敌同罪!”
号令既出,三军肃然。连随军的商贾役夫也都挺直了腰背,脸上多了几分尊严。
当日下午,大军抵至宛城外十里扎营。魏延率轻骑先行围城,断其四门,并高呼招降。城中守将乃曹操部将李通,素有勇名,然见汉中军势浩大,士气如虹,又知许都政局动荡,心下动摇。
是夜,刘修帐中灯火通明。诸葛亮执羽扇端坐一侧,庞统斜倚案几,陈群、贾诩分列左右,皆凝神议事。
“李通此人,忠勇有余而智略不足。”诸葛亮轻摇羽扇,“若强攻,七日内可破,然伤亡必重;若劝降,则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自知大势已去。”
庞统冷笑:“何必费此周章?明日便让将士们抬着棺材攻城,看他怕不怕死。”
刘修摆手:“不可。李通虽效命曹操,然其父曾为灵帝侍中,家世清白,非谄媚权贵之徒。若能感化,胜过屠城十倍。”
遂命人修书一封,由降卒带入城中。信中不斥其罪,反赞其忠义,并言:“天下纷乱,非将士之过,实权臣误国。今我兴义师,清君侧,迎天子,复汉室。愿与足下共扶社稷,岂不美哉?若执迷不悟,玉石俱焚,恐非忠臣本意。”
三日后,城头忽降白旗。李通开城请降,亲赴中军大帐负荆请罪。刘修亲自为其解缚,赐衣冠,设宴款待。席间言谈甚欢,李通终伏地泣拜:“某愚钝,久陷迷途,今日方知何谓真主!愿效死力,以赎前愆!”
消息传出,南阳诸县震动。新野、穰县、涅阳等地官吏纷纷遣使归附,仅半月之间,整个南阳郡大半落入刘修之手。
与此同时,许都局势愈发紧张。
自流言四起,朝堂上下人心惶惶。曹操虽连斩数名“妄言天机”之吏,然谣言如野火燎原,愈禁愈盛。更有宫人传言,丞相夜召道士设坛祈福,口中竟呼“代汉者当涂高”,引得天象异变,星坠东南。
少年天子在偏殿听闻此事,竟掩面而笑:“天欲亡曹,非人力可挽。”
赵温暗中联络丁冲、钟繇、杨彪等旧臣,密谋趁春祭之时发动政变,控制南宫门,护驾出逃。计划本已周密,却不料一名参与密议的小黄门酒后失言,被曹操安插的眼线捕获。
三更鼓响,许都骤然戒严。虎豹营连夜出动,包围赵府。赵温被捕时仍昂首不屈,怒斥:“尔等挟持天子,窃据朝纲,他日必遭天谴!”旋即被押往狱中,次日暴毙,对外宣称“忧惧自尽”。
消息传至南阳,刘芸正在太学讲授《春秋》。她闻讯怔立良久,眼中含泪,却未落下一滴。当晚,她在密室焚香祷告,将一枚染血的玉佩封入竹筒,命死士星夜送往汉中。
“赵公已逝,然其志未灭。”她低声说道,“告诉哥哥,许都不可再待,我即刻北上洛阳,寻觅新的同盟。”
三日后,刘芸悄然离城,化名“兰姬”,自称河内流亡歌伎,随一支北迁难民队伍奔赴洛阳。途中历经盗匪劫掠、官兵盘查,险象环生,终抵残破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