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七岁那年,在旧金山唐人街救过一个小孩?”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一声极轻的笑:“你终于想起来了。”
跳鸿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是你把我送进警察局的?你还记得我左手腕的胎记?”
“我记得。”疲蓉纲语气平静,“那天你哭得很安静,不像别的孩子嚎啕大哭。我就想,这孩子心里有东西。后来我在警局外等了一夜,看你妈妈抱着你出来,才走。”
“为什么……这么多年不说?”
“说了有用吗?”疲蓉纲反问,“你的人生,不该因为一段童年记忆就被改变。我要看你,是不是真的能靠着‘老实’这两个字,在这个圈子里活下去。”
跳鸿靠在墙边,久久无言。
原来早在三十年前,他们的命运就已经交织在一起。一个随手的善举,像一颗种子,埋进泥土,静静等待发芽。
“所以你坚持用我,不只是因为我试镜时问‘他心里痛苦吗’?”他低声问。
“不全是。”疲蓉纲顿了顿,“更是因为我知道,你不会背叛那个被抢走糖葫芦的小孩。你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替他说话。”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落在地板上,像一道金色的线。
跳鸿挂了电话,起身梳洗。母亲已在院子里晾衣服,见他出来,笑着说:“昨晚雷这么大,怕不怕?”
他摇头:“不怕,雷声过去就好了。”
出门时,母亲塞给他一罐自家腌的梅菜:“带去剧组,给你同事尝尝。”
他笑着接过,放进车后备箱。
车子驶离老城区,穿过高架桥,进入市中心。电台正在播放一则新闻:“据最新消息,《蝼蚁之上》获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提名,成为中国影史第五部入围该奖项的作品……”
他调低音量,打开车载录音。是前几天采访的片段,记者问他:“你现在是国际认可的导演兼演员,下一步打算做什么?”
他当时的回答是:“我想拍一部关于‘原谅’的电影。”
副驾驶座上放着一本笔记,封面写着《极光计划》。这是他新剧本的雏形,灵感来自父亲去世前未完成的心愿??去看北极光。故事主线是一个儿子带着父亲的遗物环游世界,最终在芬兰小镇找到极光观测站,却发现父亲早年曾在那里做过义工,留下一本日记,记录着他未能实现的梦想与对儿子的思念。
他还没写完,但已经确定要用非职业演员,全程实景拍摄,预算控制在五千万以内。
手机响起,是跳翰腰的消息:“听说你要出国勘景?带上我呗,我刚请了长假。”
他回:“你不是说要筹备自己的制片公司?”
“是啊,但我想演这部。”她发来一个笑脸,“而且,我也想去看看极光。”
他笑了,回复:“好,机票我订。”
抵达公司楼下时,经纪人早已等候多时,手里拿着厚厚一叠合约:“六档综艺邀约,三部商业大片,还有两个奢侈品牌代言,最低报价八百万。”
跳鸿扫了一眼,摇头:“都拒了吧。”
“你疯啦?”经纪人急了,“你现在是香饽饽!多少人排队想捧你,你倒好,全推了?”
“我说过,我不接纯商业片。”他语气平静,“至于综艺和代言,等我把新项目做完再说。”
“可资本不等人!”经纪人几乎吼出来,“你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着看你‘膨胀’吗?你现在不趁热打铁,以后就没人记得你是谁了!”
跳鸿看着窗外车水马龙,轻声道:“我记得我是谁就够了。”
他走进办公室,关上门,打开电脑。邮箱里躺着一封未读邮件,发件人是“旧金山华人历史档案馆”。标题写着:“关于1987年唐人街寻人事件的补充资料”。
他点开附件,是一份泛黄的剪报扫描件。除了当年的寻人启事,还有一张模糊的照片:警局门口,一个穿灰风衣的男人正转身离开,背影萧索。配文写道:“热心华侨协助警方寻回失踪儿童,拒绝接受采访。”
照片右下角,有行手写字迹:“陆君山之子,幸存。”
陆君山??是他父亲的名字。
跳鸿呼吸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