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年代文反派的早亡妻 > 84第 84 章(第2页)

84第 84 章(第2页)

林舒冷笑:“因为有人需要‘流动孤儿’这个概念存在。只要制度允许某些孩子‘合理失踪’,黑暗就能永远藏身光明之下。”

她当即联系公安部技术支援组,请他们协助提取电子清单中的服务器残留数据。六小时后,结果出炉:该文件最后一次编辑IP位于昆明市某政务云平台,登录账号名为“周培文办公室内网终端”。

尽管周培文已被调查,但他经营多年的利益网络仍在运转。他的影子,依旧盘踞在体制深处。

当天下午,林舒召开紧急会议,邀请边防、民政、教育、卫健等部门代表到场。她没有出示证据,而是让一名获救女童站上讲台,讲述自己如何被“老师推荐参加免费夏令营”,如何在“集体体检”时被打针昏迷,醒来已在陌生货车中。

会场一片死寂。

“各位。”林舒站在投影幕前,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过去八年,全国共有三千二百七十六名儿童在‘集体活动’期间失踪,其中百分之八十九发生在贫困县。你们说这是巧合?还是系统性漏洞?”

没人回答。

“我不指望你们立刻忏悔。”她继续道,“但我要求从明天起,所有涉及未成年人跨区域集体出行的项目,必须实行‘双认证’:一是人脸识别实时联网核验,二是家长手机动态验证码确认。否则,一律叫停。”

一位教育局干部皱眉:“这会影响正常的研学活动。”

“那就停。”林舒直视他,“比起几千个消失的孩子,少几次春游算什么代价?”

会议结束时,已有五个部门签署联合备忘录,承诺推进改革。与此同时,全国人大法工委来电,表示将加快审议她提交的《儿童身份核验联网系统建设法案》。

然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三天后,林舒收到一封匿名信,没有寄件人,只有一张泛黄的老照片:1987年凤凰山村小学合影,一群孩子站在土墙教室前,笑容纯真。而在角落,站着一个扎麻花辫的小女孩,眉眼熟悉得令人心颤。

那是年幼的她。

背面写着一行钢笔字:“你还记得那天的糖吗?”

林舒浑身血液仿佛冻结。

这张照片,只有一个人见过??李志远。

当年凤凰婚介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唯一知道她童年秘密的人。他曾亲口告诉她:“你母亲不是病死的,是被卖到山沟换了一袋大米。而你,差一点就成了第二批‘商品’。”

她一直不信,直到后来在档案中发现自己的出生证明是伪造的,亲生父母栏为空白。

而现在,他用这种方式提醒她:我知道你是谁,我也知道你怕什么。

当晚,她独自来到萤火守护站的档案室,翻出尘封已久的“N-7”核心资料。在加密文件夹“溯源计划”中,她终于找到了那段被层层隐藏的视频:1989年冬,一间地下室,几个穿白大褂的男人围着一台老式摄像机,镜头前站着七八个五六岁的孩子,每人手里拿着一块红色水果糖。

画外音响起,正是李志远年轻时的声音:“编号A-1至A-8,行为诱导实验第十三轮。目标:测试奖励机制对服从性的影响。规则??吃下糖的孩子可留下,拒绝者将被送往‘黑屋’。”

画面中,其他孩子纷纷吞下糖果,唯独一个小女孩紧紧攥着手中的糖,不肯放进嘴里。她的眼神倔强,带着不属于那个年纪的警惕。

那是六岁的林舒。

视频最后,李志远走进镜头,蹲下身,轻声说:“你不听话,就没人要你了。”

小女孩终于哭了,把糖塞进嘴里,牙齿咬碎的声音清晰可闻。

林舒关掉视频,双手剧烈颤抖。

原来她早就成了实验品。

而李志远,从来就不只是人口贩子。他是这场噩梦的缔造者,是用无数孩子的人生做社会工程实验的疯子。他研究恐惧、驯化、忠诚与背叛,把人性当作可量化的数据,编织成一张覆盖全国的隐形之网。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N-7”系统如此精密,为什么每条线索最终都指向权力中枢。因为他不是在逃避法律,他是在重塑规则。

手机突然震动。娜仁托娅发来消息:【念初发烧了,39。2度,医生说是病毒性感冒,但血检发现白细胞异常升高,疑似接触过神经毒素类物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