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我不是天才刑警 > 第160章 偶遇(第1页)

第160章 偶遇(第1页)

两人在外面聊了很久,话题基本围绕案件,韩凌到最后也没有等到【调市局】三个字,这才明白想多了,有点自作多情。

他并非想来市局,只是觉得高秉阳单独把自己喊出来,总要有点别的意思。

没想到真的只。。。

夜雨敲打着窗沿,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玻璃上轻轻叩问。小舟没有拉窗帘,任由城市灯火与雨水交织成一片模糊的光晕。他的手指还停留在录音键上,仿佛刚才那句低语并未结束,只是沉入了更深的静默里。

他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泛黄的儿童读物??《会说话的风》,封底贴着一张褪色标签:“福利院图书角?编号07”。这是他七岁那年唯一一本完整读完的书。书中说,风能带走声音,飞越山海,传给最想听见的人。他曾信以为真,在每一个雷雨夜对着窗外喊出名字,希望母亲能在某个远方听见。

如今他知道,声音不会自己飞行,它需要载体、需要通道、需要有人愿意接住。

手机震动起来,是任艺发来的消息:“刚收到系统警报,云南芒市一个教学点的MZ-007连续三天触发‘高危情绪’预警,但管理员反馈孩子状态正常,拒绝心理干预。”

附带一段音频片段:一个女孩断断续续地念着傣语童谣,语调平静,可AI分析显示其声纹波动呈现典型的压抑性创伤特征??心跳频率异常降低,呼吸节奏刻意控制,属于“伪装稳定”。

小舟立刻回拨视频电话。画面接通时,任艺正戴着耳机坐在办公室,眼圈发青,桌上堆满了数据报表。“我们查了背景资料,”她声音压得很低,“这孩子叫岩温?,十二岁,父母三年前在跨境走私案中被误伤致死,妹妹失踪。她现在跟姑妈生活,成绩全年级第一,老师评价‘懂事得让人心疼’。”

“她不是不想说话,”小舟轻声说,“她是怕一开口,眼泪就会把所有坚强冲垮。”

他们决定派陈默前往实地走访。临行前,小舟把一盒备用磁带交给他:“如果她愿意录,就用这个。不要提‘心理评估’,也不要问‘你难过吗’。你就坐在旁边,打开机器,然后说一句:‘我也有很多话,不知道该对谁讲。’”

陈默点头:“我知道怎么和沉默的孩子相处。因为他们曾经就是我。”

两天后,陈默发来现场记录。他抵达时,岩温?正在教室外廊下抄写课文,字迹工整如印刷体。他没直接找她,而是先去见了校长和班主任,了解日常表现。老师们都说她从不惹事,也不参与课间游戏,午休时常独自坐在操场边看天。

傍晚,陈默在“声音角落”支起折叠椅,当着几个学生的面调试设备。“这不是心理咨询室,”他对围观的孩子们说,“这是个秘密电台,你想说什么都行,说完就可以按下发送键,让它飘到宇宙尽头。”

有孩子笑了,开始争抢录音机会。只有岩温?站在远处,静静看着。

第三天清晨,她在无人时走进房间,门关上的瞬间,录音自动启动。

起初五分钟,什么也没发生。然后是一声极轻的吸气,像冰层裂开的第一道缝。

接着,她用傣语缓缓说起梦。她说每晚都会梦见妹妹穿着红裙子站在桥上,河水涨得很快,她想伸手却动不了。她说她答应过妈妈要照顾好妹妹,可那天她在家背书,让妹妹一个人去河边洗脚。“如果我去的是我……”她的声音骤然塌陷,停顿良久,才又挤出几个字:“我想恨我自己,可我又好想她。”

录音持续了三十七分钟。期间她多次停下喘息,又重新开始。最后她说:“我知道她可能已经不在了。但我还是每天早上对着镜子说‘??今天也要好好吃饭’,假装她在听。”

陈默没有打断,也没有立即出现。等她离开后,他才进入房间,将磁带取出,并在登记本上写下:“本次为自主表达,无外部诱导,建议维持观察,暂缓干预。”

回到北京,小舟亲自听了这段录音。他听完整遍,一句话没说,转身进了档案室,从LH-97箱中找出一盘标着“LH-214”的磁带,放入老式播放机。

那是二十年前“倾听工程”时期的一段原始录音,来自一名失去双亲的藏族少年。内容几乎如出一辙:梦中的亲人、无法挽回的自责、强迫自己坚强的独白。不同的是,那段录音后面跟着一段合成语音??温柔女声用藏语重复着:“你不孤单”“一切都会好起来”。

当年的研究员在日志里写道:“第17次播放后,他开始微笑。我们认为干预成功。”

可三个月后,这名少年跳湖自杀。遗书只有一句:“原来连痛苦都是假的,那我活着是为了演给谁看?”

小舟关掉播放器,胸口闷痛如压石。他终于明白为什么AI会对岩温?的录音发出高危警告??不是因为她濒临崩溃,而是因为她太擅长隐藏崩溃。这种“完美应对模式”,正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自杀前兆。

他连夜起草了一份《隐蔽型创伤识别指南》,提出九类“非典型倾诉信号”:过度整洁的行为习惯、极端优异的学业表现、主动承担他人情绪责任、回避肢体接触却热衷书面表达等。他要求所有站点管理员接受培训,学会分辨那些“用安静尖叫”的孩子。

与此同时,舆论风波再度升级。那篇质疑文章被某卫视新闻栏目改编播出,标题赫然写着:“情感公益还是心灵窥探?‘回声行动’背后的数据黑箱”。节目中采访了几位家长,有人愤怒表示:“凭什么拿我家孩子的隐私去做实验?”也有教育局官员委婉表态:“这类项目应纳入统一监管体系。”

更棘手的是,教育部论坛结束后,一位匿名举报人向纪检部门提交材料,指控小舟团队涉嫌“非法收集未成年人心理数据”,并附上了部分未加密的内部通讯截图。

韩凌紧急召开法律会议,确认所有数据传输均符合国家标准,且已通过公安部三级等保认证。但她也承认,早期试点确实存在流程瑕疵,比如个别地区曾使用非正式渠道获取学校准入许可。

“我们现在不怕调查,”韩凌对团队说,“但我们怕寒了那些正在开口的孩子的心。一旦政策收紧,他们最先失去的,就是这个说话的地方。”

小舟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公开全部技术架构文档,包括AI情绪模型算法逻辑、数据脱敏流程、服务器部署位置,并邀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入驻核查。同时,他在平台上发起“透明月”活动,每周发布一份《信任报告》,详细列出当周录音总量、高危预警处理情况、用户退出率及原因统计。

他在直播中面对镜头说:“我们可以关闭每一扇门,拉上每一道帘,但我们选择打开灯,让大家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鬼。如果有问题,请指出来,我们一起改。但如果只是为了毁掉它而否定它……请想想那些正靠着这点光活下去的人。”

奇迹般地,风向开始逆转。

先是几位知名心理学家联名发文支持,称“回声行动”填补了我国基层青少年心理服务的巨大空白;随后多家主流媒体跟进深度报道,展示一个个真实案例:贵州山区留守儿童通过录音向亡父告别、新疆戍边战士子女说出“爸爸我不想你牺牲”、东北小镇抑郁少年在听到他人故事后留言“原来我不是怪物”。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最初持怀疑态度的老师开始自发录制“教师心声”上传平台。一位乡村女教师哽咽着说:“我每天哄五个孩子睡觉,陪他们哭,教他们笑,可没人问我累不累。”这条语音被匹配给一位高中生,后者回信:“老师,您不是超人,您也可以软弱一次。”

这种“双向倾听”的萌芽让小舟深受触动。他意识到,“回声库”不该只是弱势者的出口,更应成为所有人交换脆弱的桥梁。

于是,新版本上线“共响计划”:任何用户可在匿名前提下申请成为“倾听伙伴”,接收系统推送的相似经历录音,并自愿回复文字或语音。匹配原则不再是简单的关键词对应,而是基于情绪轨迹、成长环境、语言风格等多维建模。

上线首日,就有超过八千人报名。其中一位是曾在福利院遭受虐待的青年,他在听完一名现役军人讲述童年家暴经历后写道:“你说你至今不敢拥抱别人,我懂。但我现在可以抱我的狗了,虽然还是会抖,但我在练。你也可以慢慢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