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被骂了吧?”
有刑侦支队的民警小声说了句,经朋友提醒后立即闭嘴。
刚才高秉阳打电话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不用想,肯定是打给副局长郑宏毅的。
刚成立专案组不久再次死人,哪怕高秉阳没。。。
小舟回到福利院的第三天,清晨五点,天还没亮透。他裹着棉衣坐在录音室里,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台MZ-007的外壳。这台机器已经不再只是录音设备,它像是一扇门,通往无数未曾被听见的心跳。
窗外,晨雾弥漫,槐树的新芽在微光中若隐若现。他按下播放键,林昭教授那段遗言再次响起。苍老的声音穿过电流,仿佛从时间尽头传来:“……正是这些微弱的声音,终将汇成时代的回响。”
小舟闭上眼,任声音流淌进心里。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某种更深沉的开始??当一个名字、一段录音、一句“我还在这里”能撬动整个系统的改变时,沉默就不再是命运的默认选项。
他取出笔记本,在“守则补遗”的第一页写下新的一条:
**5。每一次倾听,都是对世界的一次轻微修正。**
这时,门被轻轻推开。任艺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头发还湿漉漉的,显然是刚洗完头就赶来了。“你又熬夜了?”她把杯子放在桌上,语气带着责备,却没真生气,“韩凌说你凌晨两点还在整理全国试点学校的反馈数据。”
“睡不着。”小舟笑了笑,“太多人在等回应。有的学校问能不能把‘沉默十分钟’改成早自习固定环节;有的老师说学生第一次主动交作业是因为前一天有人听了他的烦恼;还有个山区小学,校长用喇叭每天中午放一段匿名录音,说是‘来自远方同学的心里话’。”
任艺靠着墙坐下,轻声说:“你知道吗?昨天有个八岁男孩打来电话,说他录了一段话想送给去世的奶奶。我们帮他转成了语音明信片,寄到了他家附近的邮局。今天早上,他妈妈发来照片??孩子抱着音箱,一边听一边笑,嘴里嘟囔着‘奶奶听见我啦’。”
小舟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尖微微发抖。他忽然明白,他们做的从来不是“拯救”,而是**连接**。让那些以为自己掉进了黑洞的人,突然听见另一端传来的呼吸声。
“你觉得林昭教授为什么会选这个时候留下录音?”任艺问。
“不是选的时候。”小舟摇头,“他是等到看见结果才走的。就像种树的人,必须亲眼看到第一片叶子展开,才能安心闭眼。”
两人静默片刻。远处传来孩子们起床的脚步声和笑声,像是春天解冻的溪流。
当天上午,教育部特派专员抵达福利院,带来一份正式文件:**“回声校园计划”技术标准白皮书起草小组成立,邀请韩凌担任首席顾问,小舟作为青少年代表参与内容撰写。**
“这意味着什么?”小舟翻着厚厚的草案目录,眉头微皱。
“意味着你们的经验要变成规则。”专员解释,“课程结构、心理干预流程、隐私保护机制、教师培训模块……都要标准化。未来每一所接入系统的学校,都得按这个执行。”
小舟盯着“隐私保护”那一章,突然问:“如果家长要求查看孩子的录音呢?”
专员愣了一下:“按规定,除非涉及生命安全风险,否则严禁调取原始音频。但现实中……很难完全杜绝。”
“那就加上一条。”小舟拿起笔,在空白处写道:
>**任何试图以爱之名侵犯倾听空间的行为,本质上是在重复伤害。**
专员看了许久,最终点头:“这句话,我会原样提交给专家组。”
午后,陈默也回来了。他背着一个旧帆布包,脸上风尘仆仆,眼神却亮得出奇。“我去了一趟西南山区。”他说,“那边有个留守儿童比例高达83%的镇中学。我把‘情感食疗计划’简化成‘味道日记本’,教孩子们记录每天吃的东西和当时的心情。结果你知道怎么着?有个女孩写了整整三十页,最后一句是:‘原来我不是讨厌吃饭,我只是讨厌一个人吃饭。’”
小舟听得鼻子发酸。他知道,食物、声音、文字……所有这些看似平凡的载体,其实都在替无法言说的情绪发声。
“我们是不是该做个网站?”任艺突然提议,“不只是内部系统,而是公开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上传一段话,设定播放年限??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死后才可开启。就像数字时代的‘时间胶囊’,但装的是心事。”
“而且要加密。”陈默补充,“用生物特征锁,比如声纹或心跳频率。只有指定的人才能打开。”
韩凌不知何时站在门口,静静听着。他走进来,把手搭在小舟肩上:“你们在做的,已经超出了教育范畴。这是在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关于尊重、关于等待、关于相信别人值得被听见。”
那天晚上,四人围坐在值班室,围着一台老旧显示器,开始勾画这个平台的雏形。他们给它起名叫:**回声库(EchoVault)**。
设计原则很简单:
1。所有内容自动匿名化处理;
2。用户可自定义“解锁条件”??某人生日、特定日期、地理定位接近等;
3。每段录音附带情绪标签,由AI初步识别,但禁止生成分析报告;
4。绝不允许商业化使用,包括广告推荐、用户画像构建。
“我们要做一个不怕慢的地方。”小舟说,“快的世界已经够多了。热搜一分钟换一个,新闻三天就过期。但我们这里,可以允许一句话沉睡十年,只为等一个人读懂。”
韩凌笑了:“你知道最危险的是什么吗?不是没人用,而是太多人滥用。一旦变成倾诉垃圾桶,或者博取同情的舞台,它就会失去意义。”
“那就加个审核机制。”任艺说,“不是审查内容,而是判断动机。比如连续发布极端负面信息且拒绝帮助链接的,系统自动触发关怀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