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我不是天才刑警 > 第157章 早年往事(第2页)

第157章 早年往事(第2页)

讨论持续到凌晨。窗外雪花再度飘落,无声覆盖大地。

几天后,“回声库”测试版上线。首批开放一千个名额,仅限参与过“回声校园计划”的师生申请。注册页面只有一句话引导语:

>“你想让谁,在什么时候,听见你?”

上线三小时,名额抢空。后台收到第一条留言来自内蒙古一名牧区教师:

>“我班上有孩子从没说过话。今天他录了十秒呼吸声,然后笑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见他的声音。”

与此同时,争议也随之而来。

一周后,《都市观察报》刊发专题报道《“情绪泛滥”还是“心灵救赎”???“回声计划”背后的伦理困境》,引发舆论震荡。文中引用多位专家观点:

>“让孩子过度关注内心感受,容易导致自我中心化倾向。”

>“匿名表达缺乏责任约束,可能成为情绪宣泄甚至网络暴力的温床。”

>“政府投入巨资推广此类项目,是否忽视了更紧迫的教育资源均衡问题?”

更有家长组织发起联署,要求暂停全国推广,理由是“未经充分论证的心理实验不应进入校园”。

消息传开,小舟第一次感到真正的压力。他在操场边站了很久,看着几个低年级孩子玩“布老虎传话”游戏??一人对着毛绒玩具说秘密,再由它“转述”给下一个人。明明都知道是假的,可每个人都说得认真极了。

当晚,他在个人账号发布一条短视频,没有剪辑,没有配乐,只有他坐在槐树下,面对镜头平静地说:

>“有人说我们在鼓吹脆弱。可我想问,为什么承认痛,就是软弱?

>为什么非得笑着说出‘我没事’才算懂事?

>我见过一个男生,连续三个月假装胃痛请假,后来才知道,他只是不想面对父母离婚后的冷战餐桌。

>如果早一点有人问他:‘你真的胃痛吗?还是心痛?’

>也许他就不用靠装病来争取一点点喘息的空间。

>我们不是教孩子抱怨,而是教他们??

>**痛苦不必独自承担,说出来不可耻。**”

视频末尾,他举起那台MZ-007:“这台机器不会治病,但它能让一个人知道:你不是疯子,不是累赘,不是错误。

你只是需要被听见。”

短短十二小时内,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评论区涌进数万条真实故事:

>“高二那年我吞了药,醒来发现同桌握着我的手说:‘你说过的每一句话我都记得。’”

>“我妈看完你的演讲,第一次抱了我,说对不起。”

>“我在‘回声库’上传了给自杀好友的告别信,设定了十年后发送给她妹妹。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

舆论迅速反转。心理学界多位权威学者公开支持,称该项目“填补了我国发展性心理服务的空白”。连最初反对的几位教育官员也开始表态:“与其堵,不如疏;与其怕,不如建。”

风波渐平之际,小舟收到一封手写信。

信纸泛黄,字迹颤抖,来自一位七十岁的退休教师:

>“我教书四十年,从未听过学生说真心话。

>直到去年参加了你们的培训,我才学会问一句:‘你今天看起来不太开心,愿意聊聊吗?’

>第二天,一个平时最沉默的女孩递给我一张纸条:‘老师,我爸昨晚打我妈,我躲在厕所里哭了一个小时。’

>我带她去了心理咨询室,也报警了。现在她爸妈在调解,她开始参加朗诵社团。

>我终于明白,教育不是灌输答案,而是守护提问的权利。

>谢谢你们让我在退休前,学会了做一名真正的老师。”

小舟把信夹进“守则补遗”,放在首页。

春天真正来了。槐树抽出嫩绿的新叶,院子里的录音木盒越来越多。有些写着“致未来的自己”,有些写着“给那个曾对我说谢谢的人”。

某日清晨,小舟发现树根旁多了一个陌生铁盒,上面刻着一行小字:“给MZ-007的第一个听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