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我不是天才刑警 > 第155章 搜索李德昌(第2页)

第155章 搜索李德昌(第2页)

>我说:‘爸,我今天看到你了。你还养着那盆茉莉吗?’

>半小时后,我收到了回复。是他录的,背景有风声,还有花开的声音。他说:‘儿子,茉莉每年都开,我一直留着你的房间。’

>原来……有些话不说出口,真的会烂在心里。”

韩凌听完,把这段录音标记为“年度倾听案例”,并转发给团队所有人。他在批注里写道:“语言不是武器,也不是表演。它是桥梁,哪怕只通向一个人。”

几天后,“记忆食堂”南区分站迎来一场特别活动??“味道回声”。陈默邀请几位曾接受临终关怀的家属前来,每人带来一道亲人最爱吃的菜,并在现场讲述背后的故事。厨房开放直播,观众可以通过弹幕点播某段回忆。

第一位是一位白发老太太,她端上来一碗葱油拌面。“这是我老伴的命根子。”她说,“他胃癌晚期时吃不下东西,就馋这一口。我说怕油烟呛着他,他却说:‘听着油爆葱的声音,我才觉得自己还活着。’

后来他走那天,我特意在家炸了一锅葱,让他听完了最后一遍。”

直播间瞬间安静。有人留言:“原来爱,是可以听见的。”

第二位是个年轻女孩,做了糖醋排骨。“我爸总说我烧得太甜。”她笑着擦眼泪,“可他自己就是个甜品控。去年他心梗走了,我翻他手机,发现相册里全是偷拍我吃饭的照片,每张下面都写着:‘闺女吃得香,我就满足了。’

我现在每次做饭,都会录一段语音,假装发给他。”

活动结束当晚,陈默找到韩凌:“我想做个‘味觉记忆库’,把这些人做的菜谱和故事存下来。不是为了展览,而是让那些再也尝不到味道的人,至少还能‘听见’家的气息。”

韩凌点头:“我们可以接入‘回声’系统,做成语音食谱。比如一边播放烹饪步骤,一边穿插讲述者的声音。让用户在做饭时,也能感受到另一种温度。”

项目启动很快。两周内,首批五十道“有故事的菜”上线。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一碗蛋炒饭,讲述者是个十二岁男孩:

>“我妈是环卫工,每天四点起床。她说晚上太累,早餐随便对付一口就行。我就偷偷学会做饭,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起来,给她炒一碗蛋炒饭,加一根煎肠。

>她不知道是我做的,以为是爸爸。直到有一天她感冒了,我端进去,她才惊讶地说:‘原来天天给我做饭的,是我的小男子汉啊。’

>现在她每次吃都会拍照发朋友圈,配文都是:‘今天又被暗恋了。’”

这条录音被播放了近十万次。许多用户留言说,他们也开始悄悄为家人做一顿饭,并录下心意上传。

然而,平静之下仍有暗流涌动。

六月下旬,教育局派来一位调研员,名叫沈培,四十多岁,戴金丝眼镜,说话慢条斯理。他参观了“回声校园计划”的试点班级,观摩了“沉默十分钟”课程,也听了学生匿名分享。

离开前,他对韩凌说:“你们的理念很好。但我担心,这种鼓励情绪外放的方式,会不会反而让孩子变得脆弱?现实社会不会一直耐心听他们说话。”

韩凌没有反驳,只请他听一段录音??来自一名高二女生:

>“我一直成绩很好,是‘别人家的孩子’。可我妈只要我不够第一名,就说我不努力。我压力大到割腕,却被她说成‘装可怜博关注’。

>直到我在‘回声’录了一次音,没人认识我,我终于敢说:‘我不是机器,我也会疼。’

>第二天,有个陌生账号回复我:‘你不是装,你是终于活成了自己。’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没死在十七岁,真好。”

沈培听完,沉默良久。临走时留下一句话:“我会如实上报。但我希望你们记住:温柔要有,锋利也不能少。”

韩凌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七月流火,暑气蒸腾。福利院的孩子们开始放暑假,“记忆食堂”临时开设了“儿童倾听角”,由受过培训的志愿者带领,教孩子们如何好好听别人说话。

小舟成了最受欢迎的小助教。他教弟弟妹妹们用布老虎当“倾听伙伴”??谁说话时,就把布老虎放在膝盖上,其他人必须等它“听完”才能回应。

“虎眼亮着的时候,就是轮到你说。”他认真地说。

某天下午,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抱着布老虎不肯撒手,哭着说:“我不想被送走……我现在的爸妈说他们只是暂时照顾我……如果我不乖,他们就不收留我了……”

在场的大人都愣住了。这类话题本不该出现在活动中,但小舟没打断她。他轻轻握住她的手:“那你告诉布老虎,你最想让他们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小女孩抽泣着说:“我想说……我不是礼物,也不是错误。我是我自己。”

这句话被志愿者悄悄记录下来,后来登上了“回声”周推荐语录。无数成年人留言:“一个五岁的孩子,说出了我们一生都没勇气承认的事。”

与此同时,赵婉如寄来一封信,附着几张泛黄的照片。其中一张是MZ-007项目组的合影,林昭站在中央,眼神坚定。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