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状元郎 > 第三六三章 赢了(第2页)

第三六三章 赢了(第2页)

诏书下达当日,成都暴雨倾盆。

苏录独坐客栈二楼,窗外电光撕裂天幕。刘中冒雨而来,带来最后一道消息:“杨慎已被召入京,其父拟安排他入翰林院庶吉士,提前培植羽翼。”

“他赢了。”刘中苦笑。

“不。”苏录望着墙上悬挂的《川省舆图》,手指缓缓划过剑阁、夔州、松潘一线,“这才刚开始。”

他转身取出一只木匣,打开,里面是一叠用牛皮纸包裹的手稿。封面写着四个大字:《启蒙识字课本》。

“老师临行前说过,真正阻碍我的不是制度,是人心。”苏录轻声道,“那我就从最底层开始,把人心一点一点唤醒。”

三个月后,第一册《识字课本》在泸州印成。全书采用他创制的注音符号辅助汉字,选取常用千字,配以农耕、纳税、讼诉等实用例句。每页下方还附有白话讲解,妇孺皆可诵读。

起初,官府严禁传播,凡私授此书者以“惑民”论处。可百姓自有办法??夜里点灯共学,孩童背诵之声隐现田埂之间。更有寺庙僧侣假托“佛经讲解”,实则教授识字。短短半年,川南十三县已有万余人能粗通文墨。

与此同时,苏录并未停步。他在萧提学支持下,联合八府士绅成立“川学会”,定期举办讲会,主题涵盖算学、水利、律法、农政。每次开讲,听众动辄上千,连偏远土司也遣子弟前来旁听。

一次讲会上,有人质问:“你既不能参加殿试,又无官职在身,何来资格谈治国?”

苏录立于高台,朗声道:

“春秋之时,孔子无爵位,周游列国传道;孟子布衣,犹敢说齐梁之君。读书人的使命,从来不是等官做,而是为民请命,为世立心!我虽被黜,但我的心血仍在民间生长。你们读过的每一个字,算过的每一笔账,听懂的每一条法令,都是对愚昧的反击!”

台下寂静片刻,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与此同时,北方政局亦起波澜。

正德帝沉迷边军演武,不理朝政,宦官江彬专权日盛,与杨廷和矛盾激化。某夜,宫中突发火警,传言系党争所致。混乱之中,一道密旨悄然南下,直达四川:

“召苏录入京,备顾问。”

使者抵达成都时,正值春社日。苏录正在城郊一处村塾授课,教孩子们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听得通报,他只是点了点头,对围坐的学生们说:“今天就到这里。”

一个小女孩怯生生问:“先生还会回来吗?”

苏录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会的。等你们都能读懂告示、写好家书那天,我就回来了。”

三日后,他随使者启程北上。临行前夜,刘中送来一份密档??乃是刘缨八年治蜀的原始账册副本,其中详细记载了各藩王侵占屯田、镇守太监克扣军饷的数据。

“老师临终前说,这份东西,只能交给你。”刘中低声道,“它不能见光,但它能杀人。”

苏录将其收入行囊,如同收下一柄藏于鞘中的利剑。

一路北行,沿途所见令他心惊。河南饥荒,流民塞道;河北驿递凋敝,文书积压数月未达;山西矿税暴征,激起民变。而各地官员仍醉心于八股应酬,视实务如粪土。

至襄阳时,忽闻噩耗:杨廷和联合六部尚书,发动“清流整肃”,凡曾声援苏录的川中文官,或贬或免,牵连三十余人。萧提学被迫致仕归乡,临行前写下绝笔诗一首:

“少年意气破苍云,一纸文章动九阍。

可惜乾坤风雨夜,孤灯不见谏书焚。”

苏录跪读此诗,泪流满面。

但他没有停下脚步。

进入京畿地界时,聂豹亲自出迎。两人在驿站小室密谈整夜。次日,苏录递上第一份条陈:《请设地方督理使并推行基础识字法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