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们来说,穷人自己掌握能源,就是最大的威胁。”何雨柱冷静分析,“一旦百姓不再依赖垄断企业,某些利益集团就会失去控制权。所以他们必须污名化我们。”
他站起身,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
**真相不怕质疑,只怕沉默。**
**光明无需辩解,只需继续照亮。**
**传灯之人,从不后退。**
“我们公开所有课程资料,接受第三方审计。同时发起‘百场露天公开课’活动,邀请世界各地民众现场观摩教学过程。让事实说话。”
行动迅速展开。一周内,从肯尼亚草原到菲律宾海岛,上百个萤火驿站同步举办开放日。村民们亲手操作设备,记者全程直播,国际电工委员会派出观察员实地评估。
舆论迅速反转。《卫报》发表社论:“所谓‘渗透’,不过是让母亲能在灯下给孩子喂奶;所谓‘输出’,不过是让孩子不必在蜡烛旁抄写作业。这才是真正的人权。”
风波平息后,何雨柱收到一封特殊来信。寄信人是一位退休美国教师,名叫艾琳?沃森。她在信中写道:
>“我曾在冷战时期参与过一项秘密项目,旨在通过技术援助影响第三世界国家走向。如今看到你们做的事,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力量。我和几位老同事决定成立‘银发支援团’,我们将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十个非洲女童学习能源技术。她们的名字,叫做‘新萤火’。”
随信附上了第一笔捐款支票,金额不多,但备注栏写着:“献给不曾熄灭的希望”。
夏日来临,四合院迎来一年一度的“萤火节”。全国各地的使者陆续归来,带来各地特产与故事。云南送来野生菌干,西藏献上哈达,新疆邮寄了手工雕刻的胡杨木铭牌,上面刻着维吾尔文诗句:“黑暗过去的地方,总有星光升起。”
当晚,全院张灯结彩。孩子们在院子里放飞自制的灯笼,每一盏都连接着小型光伏电池,缓缓升空,如同真正的萤火虫汇成银河。
秦淮如抱着小当归站在门口,轻声问:“你觉得,这一切值得吗?”
何雨柱望着漫天灯火,微笑:“十年前,我重生回来,系统说我获得‘超强体魄’奖励。可后来我才懂,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肌肉里,而在人心之间。当我们彼此照亮,就没有走不出的黑夜。”
突然,屋顶警报响起。系统提示:南极守望者科考站遭遇极夜风暴,主电源中断,备用机组启动失败。
何雨柱立刻冲进实训室,连线南极团队。画面中,科学家们被困在冰穹之下,温度零下78度,通讯随时可能中断。
“我们试过所有方法!”队长声音颤抖,“柴油冻结,风机倒伏,太阳能板全被雪埋!再没电,生命维持系统就要停了!”
何雨柱快速调取气象数据与设备布局图,脑海中闪过无数方案。忽然,他想起一件事??南极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脉!
“听着!”他大声下令,“把所有可用电缆连成环形阵列,埋入地下五十米,利用地磁感应产生微弱电流!虽然不能驱动大型设备,但足够激活低温启动模块!”
“这……这可行吗?”对方迟疑。
“相信我!”何雨柱吼道,“地球本身就是一台发电机!现在就开始!”
三个小时后,信号恢复。画面重现时,整个科考站灯火通明。
“我们活下来了!”队员们欢呼,“谢谢你,何老师!”
何雨柱瘫坐在椅子上,汗水浸透衣衫。他知道,这场胜利不属于他个人,而是属于每一个曾为光明付出努力的人。
夜更深了。他独自登上屋顶,打开广播频道,轻声说道:
“这里是北京四合院。今天,南极的灯重新亮了。感谢每一位坚守岗位的萤火使者。请记住,无论多么遥远的地方,只要还有人在呼唤光,我们就永远不会切断连接。”
远方,一颗流星划破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