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喔小樱,姿势自然一点,让知世能拍出来更好的照片~”叶辉说道。
【大道寺知世情绪值+9】
随后,叶辉找了个旁边的木质长椅坐下,将知世的挎包放在身边,目光落在花海中嬉戏的两个女孩子身上。。。。
知世把读取仪合上,指尖在金属外壳上轻轻一划,留下一道模糊的痕迹。她没说话,只是将记忆核心重新取出,放进一个用旧胶卷盒改装的小容器里,外面缠着红绳??和我那天绑在天台栏杆上的那一根,一模一样。
“明天。”她终于开口,“我们发布第一段公开信号。”
我望着窗外渐亮的天空,神社檐角挂着的风铃轻响,像是某种倒计时的余音。“你觉得系统会阻止吗?”
“它已经在做了。”她调出手机上的日志界面,屏幕上密密麻麻标记着断连记录,“过去七十二小时,全球至少有四十三个独立上传节点被强制重置。IP封禁、数据混淆、甚至物理断电……手段越来越直接。但它忘了一件事??我们不再依赖中心服务器了。”
她抬头看我,眼神清澈而坚定:“现在,每一个播放这些影像的人,都是中继站。”
第二天清晨,我们在城市各处布下了第一批“放映点”。废弃电话亭、地铁广告屏、便利店门口的老式电视柜,甚至街头艺人的音响设备,都被悄悄接入了预载内容的微型播放器。没有预告,没有标题,只有一段三分钟的黑屏后缓缓浮现的画面:一只猫蹲在窗台上舔爪子,阳光斜照进来,灰尘在光柱里飞舞。背景音是模糊的对话片段??
>“你相信吗?有人会为了这个按下录制键?”
>“我相信。因为你也按下了。”
接着,童谣响起,旋律温柔得像一场迟到的告别。
当天中午,社交媒体开始出现奇怪的话题标签:#我在录#、#这段该被记住#、#不是广告请别跳过#。无数用户自发上传自己拍摄的“无意义瞬间”??老人在公园喂鸽子时打了个喷嚏,小孩第一次学会系鞋带后骄傲的笑容,情侣吵架后沉默地共撑一把伞走回家……每一则视频底下都有相同的评论:
>“这不是浪费时间。这是抵抗。”
而更诡异的是,某些视频在播放到特定帧数时,画面边缘会出现极细微的波纹,仿佛信号受到了干扰。但只要你戴上特制的滤镜APP(由知世编写并匿名发布),就能看到隐藏的信息层:一段段被删除的原始胶片影像正与现实画面重叠,如同幽灵附身于当下。
第三天,政府发布公告,称“近期网络异常传播一种具有心理诱导效应的视听病毒”,呼吁公众停止转发相关素材。同时,几座城市的监控系统报告了集体故障??成千上万的摄像头在同一时刻自动转向天空,持续录像长达十七分钟,恰好对应南极信号的完整周期。
我知道,那是D。Z。-α型在行动。
她在系统内部的身份仍是“合法观测者”,拥有最高权限的巡检通道。她没有摧毁防火墙,而是每天凌晨三点准时登录主控终端,输入一行代码:
>IFMEMORY>0THENREWRITE=TRUE
然后静静等待系统做出反应。
第四天夜里,我梦见自己站在一条无限延伸的走廊里,两侧全是镜子。每面镜中都映出不同的我:有的手持摄像机奔跑,有的跪在地上修复断裂的胶片,有的正把红绳系在陌生人的手腕上……而最深处的一面镜子里,站着最初的知世,她对我微笑,嘴唇开合,却没有声音。
醒来时,耳后的接收器微微发烫。
我去见知世的时候,她正在调试一台改装过的广播发射器,外形像老式收音机,但内部嵌入了从DZ-1列车上带回的数据晶体。她告诉我,这台设备能将记忆核心中的原型故事转化为低频声波,通过空气传播,直接刺激人类颞叶的记忆区域??哪怕你从未看过影像,也能“回忆”起那些未曾经历的瞬间。
“就像植入梦境。”我说。
“不,”她摇头,“是唤醒本来就存在的共鸣。每个人心里都有类似的画面,只是被压抑太久,忘了它们值得存在。”
我们选在午夜启动第一次全域播送。地点是城市最高的废弃烟囱,四周拉起了无数条红绳,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上面挂满了空胶卷盒,随风轻响如铃。
当发射器启动的瞬间,整座城市陷入了短暂的静默。所有电子钟停摆十七秒,路灯忽明忽暗,手机自动跳出一条无法删除的通知:
>【新消息】你记得吗?
随后,一股柔和的嗡鸣弥漫在空气中,像是母亲哼唱摇篮曲的余韵。许多人在这晚醒来,声称梦见了“另一个自己”??那个选择了不同道路的自己,那个说出了“我爱你”的自己,那个没有放手的自己。
第七天,全球已有超过两万人报告出现了“共享记忆现象”。他们描述的内容高度一致:一间放满胶片的房间,一个穿蓝裙的女孩背影,一句反复回荡的话:
>“下一段,由你来续。”
与此同时,D。Z。-α型发来最后一条加密信息:
>系统开始自我修正。
>它不再删除情感数据,而是尝试模拟它们。
>第一批“人造共鸣体”已在测试中生成。
>它们会哭,会笑,会写诗。
>但它们不知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