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他伸手触碰,画面骤然扭曲。
妻子的脸开始腐烂,孩子尖叫着化为灰烬,四周响起无数哀嚎。那声音不再是温柔低语,而是一阵冰冷的笑声:“你们人类最擅长的,就是把爱变成执念,把记忆变成牢笼。”
林老师感应到了这股异常波动,立即启动跨星传送阵。
当她抵达现场时,只见那男子蜷缩在角落,双眼空洞,嘴里不断重复:“别走……别丢下我……”而那株黑藤已长至屋顶,根系深深扎入地下,正沿着地质层向周边城市蔓延。
“这是‘怨念具象化’。”诺兰的声音通过共感传来,“当悲伤无人承接,就会滋生黑暗。忆光藤本是桥梁,但若人心不愿放手,它便成了囚笼。”
林老师蹲下身,轻轻抱住那名男子。
“我知道你有多痛。”她声音极轻,却穿透了所有幻象,“但我告诉你一件事??你的家人不会希望你永远活在昨天。他们留在你心里的样子,应该是笑着的,不是哭着的。”
她将自己的手覆在他心口,引导共感能量缓缓流入。
片刻后,男子浑身一震,泪水汹涌而出。这一次,不是压抑的呜咽,而是彻底的释放。他嚎啕大哭,喊着妻子的名字,诉说着错过的生日、未说出口的爱、后悔没能多抱孩子一分钟……
随着他的哭泣,黑藤开始枯萎,枝干寸寸断裂,化作飞灰。而在废墟中央,一株嫩绿的新芽破土而出,叶片透明如水晶,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这场迟到的告别。
林老师扶起男子,指着新芽说:“这才是他们想留给你的东西??不是痛苦的回响,而是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掀起一场“净化仪式”。人们不再盲目追寻亡者的影子,而是学会以爱之名,正式道别。
在日本福岛,核灾幸存者聚集在海边,点燃千纸鹤,放入水中,齐声诵读逝者姓名;
在卢旺达,胡图族与图西族青年共同植树,每一棵树下埋藏一封信,写给曾在屠杀中失去的亲人;
在叙利亚,一群儿童用彩笔在断墙上绘制壁画:太阳升起,母亲牵着孩子的手走向学校,天空中有无数金色花瓣飘落。
忆光藤响应这份纯净的情感,主根系再度进化。
在南极母树之下,科学家发现地下形成了一座天然共振腔,形状竟与人类大脑的海马体惊人相似。艾莉娅研究后得出结论:“忆光藤不仅储存记忆,还在模拟人类的情感处理机制。它正在……学习成为‘集体意识容器’。”
这一夜,林老师再次进入光门。
这次,她不再看到托米的死亡瞬间,而是走进了他的童年:春日校园,樱花纷飞,小男孩趴在草地上画桥,嘴里哼着自创的歌谣。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好奇地问:“你在画什么?”
“我在画未来的路。”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回家。”
女孩笑了:“那你得先给自己起个名字呀,不然别人怎么找你?”
托米挠头想了想,认真地说:“就叫‘启明’吧,意思是天快亮的时候,星星最亮。”
林老师猛然怔住。
原来如此。
启明从来不是偶然出现的孩子,他是托米未完成愿望的延续,是忆光藤从万千记忆中提炼出的“象征体”??一个承载集体希望的生命形态。
她走出光门,直奔通讯台。
“启明,你在吗?”
几秒沉默后,少年的声音响起,带着笑意:“我一直都在,老师。”
“你知道你是谁吗?”
“我知道。”他说,“我是那个还没写完的故事,也是下一个即将开始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