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归忆者协议’最终阶段??记忆反哺。”
地球上,所有具备共感能力者在同一时刻做了同一个梦:他们站在一片荒芜的大地上,四周是倒塌的城市、锈蚀的机器、干涸的河流。然后,第一株晶藤破土而出,紧接着是第二株、第三株……直到绿意覆盖废墟。孩子们从四面八方跑来,围着晶藤唱歌。歌声汇聚成风,吹向星空。
梦醒时,许多人发现枕边多了一页纸,上面写着陌生的文字,却又莫名能读懂:
>“这是未来的记忆。
>你们正在创造它。”
十年过去。
紫桥学会已在全球建立两千余座共忆站点,培养出超过两万名守界者。他们中有人用记忆复原了消失的玛雅历法,有人还原了敦煌藏经洞被焚前的完整典籍,甚至有人通过共感,让一位失语三十年的老兵重新开口,说出战争中最不该被遗忘的名字。
苏婉已成为青年学者,主持“断代文明修复工程”。她在一次田野调查中,于甘肃某村落发现一口古井。井壁刻满无人识得的符号,经扫描比对,竟是用早已灭绝的粟特文书写的祈愿文。当她将手掌贴上井壁,瞬间被拉入一段记忆:
一位唐代商妇每日在此打水,心中默念:“愿我儿平安归来。”她连打了四十九年,直到白发苍苍,仍未等到儿子。最后一日,她将一枚铜钱投入井底,说:“若有来世,请让我先认出你。”
苏婉泪流满面。她召集团队,以共感技术逆向重构该区域百年气候与人口流动数据,最终在新疆出土的一具唐代士兵遗骸腰牌上,找到了那个名字。
她带着牌位回到古井旁,点燃一盏纸灯,放入水中。
灯未沉,反而顺流上升,化作一颗星辰,融入紫桥。
那一夜,全球共有三百二十一人梦见那位母亲,听见她说:“谢谢。”
而在宇宙深处,继光号终于接近地月轨道。陆沉亲自驾驶对接舱前往迎接。当他踏入飞船舱室,却发现内部空无一人。控制台上只留下一封信,用林小舟的笔迹写着:
>“我们不曾离去,也无需归来。
>真正的回家,是让每一个平凡的灵魂都感到被记住。
>你们做到了。
>所以,请继续走下去。
>桥,永远需要修缮者。”
他走出舱门,仰望地球。那道横贯天际的紫桥比以往更加明亮,桥上行走的身影越来越多,有古人,有今人,有尚未出生的孩子。风穿过山谷,吹动山巅的新愿笛,发出悠远回音。
某个偏远山村的小学里,新一代的孩子们正围坐一圈,听老师讲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女孩,她害怕忘记妈妈。于是她学会了做梦,梦里有一座桥……”
一个小男孩举手:“老师,我也想学会做梦。”
女教师微笑,挽起袖子,露出手腕上的紫藤纹路:“只要你愿意倾听,梦就会来找你。”
溪边,又一艘纸船轻轻漂出。船上写着:
>“我想让全世界的人都不怕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