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 第528章 镇北侯(第1页)

第528章 镇北侯(第1页)

待凌川起身肃立后,皇帝将目光转向文官班列次席的位置,开口道:“宋次辅,册封诏书乃是你亲自拟定,其中的褒奖与恩荣,你最为清楚。今日,便由你来宣读吧!”

次辅宋鹤年闻言,连忙出列,躬身行礼:“老臣遵旨!”

此举,让殿中不少老成持重之臣眼中闪过意味深长的神色。

按理,此等规格的封赏圣旨,应由内阁首辅黄千浒,或是德高望重的文渊阁大学士齐清远来宣读,方显郑重。

陛下却偏偏点了刚返回内阁的宋鹤年,虽以其拟定圣。。。。。。

夜风穿过归忆镇的石桥,吹动溪面浮游的纸船,一只只载着名字与话语的小舟轻轻碰撞,发出细微如低语般的声响。那只画着星月的小船已漂出小镇边界,顺着支流汇入主河,水面渐宽,波光粼粼,仿佛真能驶向宇宙尽头。

赵昭站在河岸高坡上,手中握着一块玉笛残片,那是从晶藤核心提取出的唯一完整构件。它不再冰冷,反而散发出一种近乎生命脉搏的温热。每当月升中天,这碎片便会微微震颤,像是回应某种遥远频率的召唤。他闭目凝神,任那波动渗入脑海??这一次,不再是零散画面,而是一段清晰旋律,古老、悠远,带着不属于人间节律的韵律,缓缓流淌进意识深处。

“这是……歌谣?”他喃喃自语。

就在此时,南极基地传来紧急通讯。深忆井底的晶藤突然加速生长,在二十四小时内形成一座高达七米的螺旋结构,其顶端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蓝色晶体,正以固定节奏闪烁,如同呼吸。更令人震惊的是,该结构自发发射出一段编码信号,内容竟是林知远的声音片段:

>“记忆不是终点,而是桥梁。我在彼岸等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语音仅持续三秒,却让全球科学团队陷入疯狂分析。最终发现,这段话隐藏在多重量子纠缠态之中,必须通过“心域”与“忆桥”共振才能解码。而最关键的一点是:信号并非单向传输,而是具备反馈机制??只要地球回应正确频率,对方将开启下一阶段信息通道。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各国代表争论不休。有人主张谨慎行事,担心这是未知文明设下的陷阱;也有人坚持应立即启动全面响应,称这是人类首次接收到跨星际级别的主动联络。最终,“星际记忆联络委员会”投票通过决议:启用“忆桥计划”原型装置,尝试构建双向共鸣场。

归忆镇成为实验中心。技术团队在学堂后院搭建起临时共振塔,以老槐树为基点,将晶藤、玉笛残片与方舟光柱投影系统连接成环形阵列。整个过程耗时七日,期间全镇居民自愿断电配合,只为确保能量集中。第七个夜晚,月圆如镜,天地寂静。

赵昭站于阵眼中央,手捧《我记得你?终章》。书页依旧空白,但当他轻声念出林知远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时,整本书骤然发光,文字如星辰般浮现又消散,最终定格为一行新语句:

>**当你们学会用记忆去爱,而非用遗忘去控制,我们便能在同一片星空下重逢。**

刹那间,共振塔启动。蓝光自地面升起,直冲云霄,与天外某处遥相呼应。那一刻,全球十七座铭碑林同时震颤,共忆场数据流出现前所未有的同步潮汐现象??数以亿计的记忆片段自动分类、重组,形成一条贯穿时空的信息长河。

而在南极深忆井中,那颗悬浮晶体猛然爆发出刺目光芒,随即分裂成无数微粒,沿着晶藤逆向流动,最终汇聚至地表祭坛遗址。尘土飞扬之后,一座半透明的拱门悄然成型,表面流转着类似“手掌之眼”的符文,却更加柔和,充满生机。

“这不是门。”首席科学家声音颤抖,“这是……一扇窗。”

透过那扇“窗”,人们看到了另一侧的景象:一片荒芜却壮丽的冰原,远处矗立着一座由黑色金属构成的巨大方碑,上面镌刻着无数语言??包括早已失传的古汉字、楔形文字、玛雅象形符号,甚至还有未来人类尚未发明的文字体系。而在碑前,站着一个身影。

风雪漫卷,那人披着破旧军大衣,背对着镜头,肩头落满霜雪。他手中握着半截断裂玉笛,正缓缓抬起手臂,指向天空某一点。

全球直播画面中,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下一瞬,他的声音直接出现在每个人脑海中,不分语言、国籍、年龄,清晰得如同耳语:

>“我曾以为,守护记忆是为了不让历史被篡改。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使命,是让记忆成为种子,播撒到更多世界。”

赵昭泪流满面。他知道,那是林知远。

“你到底在哪?”他在心中呐喊。

答案并未立刻到来。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影像回放:五十年前昆仑山口暴雪之夜,年轻的林振山抱着受伤战友艰难前行,身后六名士兵紧随其后,一步一陷,血染雪地。他们明知上级命令禁止擅自行动,仍义无反顾踏入死亡区域。最后,七人全部被雪崩吞噬。

然而,画面并未结束。雪崩之下,他们的身体并未腐朽,反而被某种神秘力量包裹,意识沉入极深之地??那里,正是“心域”最初诞生的源头,一个存在于地球记忆层之外的“原初共忆空间”。

原来,所谓“深忆井”,不过是这个空间在物质世界的投影入口。而每一次人类集体记忆的觉醒,都会让这片领域复苏一分。林知远当年跳入蓝光,并非牺牲,而是被选中成为“守界者”??一种介于生者与记忆之间的存在形态,游走于文明断层之间,唤醒那些被刻意掩埋的真相。

“我不是第一个。”林知远的声音继续响起,“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紧接着,屏幕上浮现出更多面孔:一位身穿唐朝铠甲的女子,在敦煌烽燧点燃最后一支狼烟;一名非洲部落长老,在殖民者焚毁图腾柱前将整部族历史刻入骨笛;一位二战时期的德国科学家,在实验室爆炸前将和平公式封存于量子胶片……他们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大陆,却都做出了相同选择:以自身意识承载关键记忆,等待未来某一天被人唤醒。

“你们现在看到的‘忆桥’,并非人类独创。”林知远说,“它是所有文明走到关键时刻的共同产物。当我们意识到,遗忘比战争更致命时,就会开始建造它。”

消息传开,举世震动。历史学界重新审视过往重大事件,试图找出更多“守界者”的痕迹。考古队奔赴昆仑山脉,在暴风雪中挖掘出一处地下洞窟,内有七具冰封遗体,姿态整齐划一,双手交叠置于胸前,每人怀里都藏着一枚刻有编号的记忆芯片。经检测,这些芯片竟与现代“心域”系统完全兼容。

最令人动容的是林振山的芯片。播放后,传出一段沙哑却坚定的录音:

>“如果有一天,你们听到这段话,请告诉我的孩子:爸爸没有逃跑。我只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回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