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朕,都是为了大汉! > 第537章 家父三公(第2页)

第537章 家父三公(第2页)

刘邈眸光骤缩。审配,原袁绍帐下首席谋士,素以忠烈刚直著称,曾力主迎奉天子,反对曹操专权。后因政见不合,避居乡野,多年不问世事。刘邈本欲招揽此人,以示宽仁,未曾想他竟暗中联络残袁势力,重组兵马,意图复辟袁氏。

“好一个忠臣。”刘邈冷笑,“别人造反,是为了权势富贵;他造反,竟还打着‘匡扶正统’的旗号!”

张昭忧心忡忡:“审配素得河北人心,若其举旗,恐引发连锁响应。”

“那就让他举。”刘邈冷冷道,“朕正好借此机会,彻底清洗河北士族中的反侧之徒。”

于是,一道密诏飞抵赵云手中:**“伪托忠义者,尤不可恕。即日起,凡曾效力袁氏之家,三代以内不得任官;凡私藏兵器、蓄养死士者,满门抄斩;凡参与审配逆谋者,无论主从,一律枭首示众,悬尸城门七日!”**

与此同时,刘邈亲撰《讨逆檄文》,历数审配“背国忘君、助纣为虐、蛊惑愚民、妄图分裂”四大罪状,张贴各州郡县,并命乐师谱曲传唱,使妇孺皆知。

这一招极为狠辣。昔日审配在民间声望极高,许多人本对其起兵抱有同情,可当看到“三代禁仕”、“悬尸七日”等严令后,反倒生出畏惧之心。加之朝廷大军压境,赵云养伤期间仍调度有方,李肃自白马津南下接应,两路夹击,仅用二十日便攻破审配据守的清渊城。

城破之日,审配穿戴整齐,端坐堂上,手持《春秋》,面无惧色。

赵云亲自押解其南返金陵,请天子亲审。

太极殿上,百官列班。刘邈高坐龙位,冷冷注视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臣。

“审配,你可知罪?”

“老臣无罪。”审配昂首道,“我主袁公待我不薄,今其子孙蒙难,社稷倾覆,我不忍坐视,故举义兵以存汉祀。若此谓罪,老臣甘愿受戮。”

“汉祀?”刘邈怒极反笑,“朕乃孝景帝之后,承继大统,奉天子玺绶,行天子之政,征讨不臣,安抚四海,何曾断绝汉祀?倒是你,挟持幼主,割据一方,口称尊汉,实则乱纲!你说你忠于袁氏,可袁绍当年也曾受封车骑将军、冀州牧,食汉禄,佩汉印,你今日所做,岂非背叛当年之主?”

审配默然良久,终叹道:“成王败寇,何必多言。只求一死,以全臣节。”

刘邈沉默片刻,忽然问道:“若朕赦你,命你出任幽州别驾,辅佐田豫治理辽东,你可愿戴罪立功?”

满殿皆惊。

审配亦愕然抬头:“陛下……为何如此?”

“因为朕需要真正懂民心、知边情的人。”刘邈缓缓起身,“你虽误入歧途,但一生清廉自守,不贪财货,不蓄姬妾,连袁绍赐你的宅邸都拒不接受。这样的人,不该死于意气之争。大汉要复兴,不能只靠刀剑,也要靠像你这样的骨鲠之臣。”

审配老泪纵横,伏地叩首:“臣……愿效犬马之劳!”

刘邈扶起他,当场赐袍带,授印信。

此事传出,天下为之震动。有人赞天子宽仁,能化敌为友;也有人讥讽刘邈手段阴鸷,连死人都要利用。唯有张昭在私邸对妻儿感叹:“陛下之智,深不可测。杀一人以儆百,不如赦一人以服众。审配不死,河北士心可收;而其一旦归顺,昔日追随他的那些人,也就再无借口反抗了。”

然而,真正的风暴,仍在酝酿。

就在审配归降的同时,西域都护张骞曾孙张猛急报入京:**“大月氏王薨,其子继位,联合康居、乌孙,集结骑兵五万,意图东侵敦煌,切断丝绸之路!”**

更令人不安的是,匈奴残部单于呼厨泉亦遣使至长安,声称愿“归附天朝”,实则探察虚实,伺机南下。

刘邈览毕战报,久久不语。他站在宫墙之上,望着西陲方向,仿佛看见黄沙漫天,铁蹄奔腾。

“看来,”他低声自语,“是时候让天下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大汉天威’了。”

次日早朝,刘邈颁布新令:

**命霍峻为西域都护,率精骑一万,携霹雳车、火油弹等利器,即刻西征;**

**命马超为前将军,统领羌胡降骑五千,作为先锋突进;**

**命诸葛亮为参军长史,随军谋划,确保后勤畅通;**

**同时重启“羽林孤儿”计划,选拔阵亡将士子弟,集中训练为皇家近卫军,世代忠于天子。**

此外,他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召工匠,扩建洛阳兵器坊,仿照缴获的乌孙弓改良复合弓,制造新型弩机,并在河西四郡修建烽燧台链,实现千里预警。

一场横跨万里疆域的大战,正在悄然拉开序幕。

而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一名身穿粗布衣裳的老农,牵着一头瘦牛缓缓走过田野。他鬓发斑白,眼神浑浊,看似寻常百姓,腰间却藏着一枚小小的铜符??那是十年前,许攸亲手交给他的联络信物。

他抬头看了看天空,喃喃道:“主公说得没错……只要仇恨还在,这天下,就永远不会太平。”

但他不知道的是,远处山岗上,一名黑衣密探早已盯上他多时。那人轻轻吹响口哨,一只猎鹰振翅而起,直飞金陵方向。

太极殿中,刘邈接过密信,展开一看,唇角微扬。

“还有漏网之鱼?”他轻声道,“很好……全都聚在一起,省得朕一个个去找。”

他提起朱笔,在信笺边缘写下四个字:**“一网打尽。”**

春风再度拂过皇城,柳絮纷飞,宛如雪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