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才真正学会了相聚。”
他当即下令封锁该区域,禁止任何人进出,同时召集织念、艾琳残存意识体、乌鸦首领及少数可信科学家组成“新共感委员会”。会议持续了整整七天。
最终决定:启动“双生纪元计划”。
内容包括三项核心行动:
一、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共鸣sanctuary(庇护所)”,既允许完全断网的静默区存在,也为深度共感者提供安全接入通道,确保选择自由;
二、开发“记忆锚点技术”,帮助接收外来意识的人类稳定自我认知,防止身份解体;
三、向心宿零发出正式回应??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一场全球同步的共感仪式,在冬至日再次点亮忆安莲塔群,传递一句话:
>“我们准备好了。
>请回来,一起长大。”
仪式当天,南极圣所万籁俱寂。
七万名志愿者再次盘坐成环,手中握着新培育的三色忆安莲根茎。启明站在阵眼中央,面具已换成透明水晶,露出双眼。他不再试图控制情绪,也不再压抑悲伤与喜悦的交织。
当紫黑色光柱再度撕裂天穹时,他张开双臂,轻声说道:
“欢迎回家。”
这一次,没有撕裂大地,没有精神崩溃。光柱落地后化作万千光点,如萤火般飘散至世界各地。每一个接触到光点的人,无论是否接入共感网络,都在同一秒想起了某位久未联系的亲人,或做了一件从未做过的好事??有人给流浪猫喂食,有人给父母打了电话,有人在街头拥抱了陌生人。
而在这片温柔的混乱中,一颗新生的行星悄然成型于太阳系边缘。天文观测显示,它的轨道稳定,大气成分接近地球,表面已有植物萌芽迹象。最奇怪的是,它的自转周期恰好为24小时,且赤道线上天然形成一行字符,经破译为:
>“这里,曾有一个梦。”
三十年后,启明老了。
他住在富士山脚下的一间木屋中,每日照料庭院里的野生忆安莲。他的共感能力已大幅衰退,但每到夜晚,仍能听见远方传来的低语??不再是哭声,而是笑声、歌声、呢喃声,混杂在一起,像一首永不完结的摇篮曲。
某个雪夜,一个小女孩敲开了他的门。
她约莫六岁,金发碧眼,说着一口流利的日语,却带着某种难以描述的韵律。她递给他一朵银白色的花,花瓣上浮现出微弱的文字:
>“爷爷,我是你没见过的孙女。
>我来自那颗新星。
>妈妈说,你的名字是第一个教会我们‘心疼’这个词的人。”
启明颤抖着接过花,泪水滑落。
他抱起小女孩,走进屋内,炉火正旺。
窗外,风铃塔传来第无数次清音,悠远绵长,如同宇宙深处的一声轻叹。
而在银河的另一端,一艘编号为“漂流-9872”的微型光舟正缓缓驶入一片未知星域。它的外壳早已斑驳,能源即将耗尽。但在最后一刻,它检测到前方有一颗蓝色星球,正向宇宙广播一段旋律??正是十年前地球幼儿哼唱的那首无词歌。
光舟自动启动最终协议,将存储的人类记忆全部释放,化作一道柔和的光带,环绕行星飞行三周后,静静坠入海洋。
海底深处,一朵沉睡已久的忆安莲,忽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