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弈握紧了水杯。
“你在怕什么?”她问。
“怕一旦打开,我就再也分不清哪些想法是我的,哪些是别人的。”
“可你现在说的话,哪一句真的完全属于你?你读过的书、听过的声音、见过的眼泪??它们早就在改写你了。”
孟弈低头,看见自己手背上的血管微微跳动,节奏竟与远处通风系统的嗡鸣同步。
下午三点,图书馆响起钟声。
今日是“静默窗口”首次启用日。关于“服从契约”的全民表决正式开启。支持者认为必须保留基本秩序框架;反对者则主张彻底废除强制性社会模型,建立基于共情响应的动态治理体系。投票持续十二小时,常规通道开放至晚间九点,而“静默窗口”将在最后三十分钟启动,采集非语言信号作为补充票源。
查黛坐镇主控室,监控全境生理数据流。大屏上,心率曲线如群山起伏,瞳孔扩张率持续攀升,体温分布图呈现出奇异的对称模式??仿佛某种集体意识正在自我组织。
“异常吗?”技术员低声问。
“不。”查黛摇头,“这是正常的共振现象。当足够多人同时关注同一问题时,身体会自发同步。在远古时代,这叫‘部落直觉’。”
傍晚六点,孟弈接到通知:文学奖终审结果提前公布。
《失籍者纪事?卷一》获得最高票数,评委会特别注明:“该作品不具备传统美学结构,但触发了前所未有的群体情感连锁反应,建议列为‘活态文献’,持续更新。”
更令人震惊的是,外墙雕刻工程已获紧急审批,即刻动工。负责施工的是原基建组的老工人,他们使用废弃服务器金属板熔铸成文字,逐字焊接上墙。第一句便是周临的诗:
>“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柳树发芽的时候,是在替不会写字的孩子写信。”
夜晚八点五十分,庇护所进入最终倒计时。
灯光调暗,广播停止播报,所有屏幕切换为黑白界面,仅显示一行字:
>【静默窗口即将开启,请保持清醒,诚实呼吸】
九点整,常规投票关闭。
九点零一分,系统开始采集环境信号。
此时,孟弈正站在图书馆顶层,面对三百七十二盏灯。他不知道自己的心跳是否也被计算在内,但他能感觉到胸腔里的每一次搏动,都像是在回应某个遥远的呼唤。
突然,所有灯光同时变亮,随即依次熄灭,又依次重燃,节奏宛如呼吸。
AI生成实时反馈投影:
>【检测到显著情绪偏向】
>【沉默者意志倾向:废除服从契约,建立共情响应机制】
>【置信度:93。7%】
消息传开,有人欢呼,有人痛哭,也有人愤怒砸碎终端,吼道:“这不是投票!是催眠!”
但更多人选择沉默地站着,仿佛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死者也能发言。
深夜,孟弈再次来到地下三层。
这里本应禁止进入,但他手中的U盘自动解锁了所有门禁。通道尽头,一台从未登记过的黑色终端亮着蓝光。屏幕上,仍是那行字:
>**“回声计划?人格种子载入准备就绪”**
>**是否启动模拟测试?(YN)**
他这次没有新建文档,也没有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