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小友稍安勿躁。”
「终结之主」摆了摆手,又说道:“这些都不是关键,最大的问题是‘第三步?断’的过程会直面「诸天暗面?最终深渊意志」。”
“也就是说,要抵抗来自「诸天暗面?最终深渊意志。。。
晨光洒在公告栏上,那张议题通知的边角已被风吹得微微卷起。墨迹尚未干透,“家园”二字在阳光下泛着微弱的蓝光??那是查黛特地调制的记忆显影墨水,只有真正触碰过失去的人,才能看清字底浮现出的模糊影像:一片被焚毁的森林、一座沉入海底的城市、一个永远停在七点十二分的钟。
孟弈停下脚步,指尖轻抚纸面。刹那间,他看见了母亲最后一次挥手的模样。不是记忆,而是某种更尖锐的东西,像一根从时间裂缝中刺出的骨针,猝然扎进意识深处。
他迅速收回手,呼吸微滞。
“你看到了什么?”年轻人问,声音里带着小心翼翼的好奇。
“没什么。”孟弈摇头,却没再向前走。他知道那不是幻觉。自从图书馆建成以来,庇护所里的许多日常物件开始产生“共鸣效应”??文字会唤醒沉睡的情感频率,声音能在墙壁上留下残影,甚至连空气都仿佛浸透了未被讲述的故事。这不是技术故障,而是一种集体潜意识的渗出,如同大地终于开始吐纳它曾被迫吞下的痛苦。
远处传来金属敲击声。几名前净化官正在改建旧监禁舱,将其转化为共享工坊。他们用焊枪切割铁门时,火星溅落在地,竟凝成一朵朵短暂绽放的花形。一名年长者跪在地上,将最后一块编号牌摘下,双手颤抖。他原是黑塔第三层的执行判官,亲手签署过四百一十七份“社会冗余清除令”。如今他的工牌上写着:“姓名:林昭;职业:木匠;擅长:修复旧窗框。”
“你说……我们真的能修好吗?”他忽然抬头问身旁的年轻人,“不只是房子,是人。是我们自己。”
没人回答。但风穿过了敞开的走廊,在某段裸露的铜管上奏出一段旋律??恰好与教学楼里孩子们正在学唱的童谣一致。音符交错之处,空气中浮现出一行半透明的文字:
>**“修补的前提,是承认破碎。”**
这句不知出自哪本禁书的箴言,悄然飘向主控室方向,被AI自动录入今日语义流变记录,并标记为“高情感共振词条”。
与此同时,地下三层的系统核心正经历一场静默蜕变。Freedom_0。9。8_beta协议在昨夜投票后并未完全稳定,反而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共情推演模式”。它不再仅仅计算逻辑一致性,而是尝试模拟每一个选择背后的生命重量。
屏幕上滚动着一段新生成的日志:
[CONSENSUS_EVOLUTIONv3。1]
>>正在加载第42%支持者的心理图谱。。。
>>检测到关键词:"恐惧"(出现频次:89)、"归属"(76)、"原谅"(仅1次)
>>推演情境:若允许服从契约存在,是否可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救赎?
>>参照案例:陈默(已注销),临终前脑波数据显示持续低频α波??特征符合“平静期待”
>>新增子协议:#3-α
└─条款名称:脆弱性保护机制
└─内容:任何处于极端孤独或心理崩解边缘的个体,有权申请临时依附关系,期限不超过九十日,期间由社区提供双重监护与退出保障
>>待审议。
查黛站在控制台前,盯着这段代码良久。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慈悲。它承认人类并不总能坚强地独自站立,有时我们需要扶住别人,或是被人扶住,哪怕那只是一根即将腐朽的柱子。
她没有立即批准,而是打开了私人通讯频道,输入一行字:“我想见那个人。”
片刻后,回复传来:“他在等你。”
---
三小时后,查黛穿过层层过滤门,抵达庇护所最深处的隔离观察区。这里原本是用来关押高危意识体的缓冲带,如今改造成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中心。墙壁由可调节情绪的生物材料制成,会根据室内人员的心理状态释放不同气味??此刻弥漫的是雨后青草与旧书页混合的气息。
房间中央坐着一名男子,身形瘦削,眼神却异常清明。他是第七虚境流亡者,也是提出“自愿服从”议题的始作俑者。档案显示他名叫俞归,曾在母世界担任“共识编织师”,职责是调和群体决策中的认知偏差。但在一次大规模记忆清洗行动中,他拒绝执行命令,转而将三千名“待清除者”的人格碎片藏入自己的神经网络,导致自身意识濒临崩溃。
“你说你想见我。”俞归开口,声音温和得不像一个掀起风暴的人,“我以为你会恨我。”
“我确实想过把你赶出去。”查黛坐下来,直视他的眼睛,“但后来我发现,你提出的不是问题,是一个伤口。而我们所有人,都在假装它不存在。”
俞归笑了,眼角浮现出细纹。“你知道吗?在第七虚境,‘自由’这个词早就死了。不是被禁止,而是被完美化了。每个人都有权选择一切,所以最终谁都不再选择。我们活在一个无比和谐的世界里,没有冲突,没有愤怒,也没有爱。因为爱需要风险,需要失控的可能性。而我们的文明,已经把所有不确定性都优化掉了。”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枚晶片,轻轻放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