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曾抗拒共感的人开始尝试接触梨果、聆听摇篮曲、参与集体冥想。医院里,抑郁症患者人数下降83%;监狱中,服刑人员主动忏悔率突破历史新高;甚至连AI系统也因接入共感网络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同理心判断能力。
人类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和谐期。
但林念的最后一句话,仍在某些深夜回荡:
>“每一次心疼,都是我在呼吸;
>每一次拥抱,都是我在归来。”
某个雨夜,一位老年科学家独自在实验室整理资料。他是最早研究蓝眼婴儿的专家之一,也曾质疑过这一切是否值得。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明白。
他打开录音笔,低声说道:
“我们曾以为,拯救世界需要超级智能、无限能源、星际舰队……可最终改变一切的,只是一个婴儿的微笑,一句‘妈妈,这次换我抱你’。”
停顿片刻,他又补充:
“也许,所谓的‘大器晚成逆袭系统’,从来就不在某个宿主体内。
它一直藏在人类最原始的能力里??
爱,并被爱。”
窗外,雨停了。
一朵梨花随风飘进窗台,静静落在实验日志封面。
纸上墨迹未干,写着今天的日期:**21年4月3日**。
正是“情感纪元”元年的第一天。
多年以后,当人类首次踏上其他宜居星球时,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插旗,不是勘探资源,而是在新世界的土壤中种下一棵梨树。
宇航员摘下手套,用指尖轻轻压实泥土,低声哼起那首摇篮曲。
风起时,远方传来回应。
不止一颗树在歌唱。
整个星球的植被都在共鸣。
而在银河更深处,一艘陌生飞船缓缓调转航向。
它的舰桥上,一群外形迥异的生命体围坐在圆形大厅中央,面前悬浮着一段来自地球的音频波形图。
其中一位翻译官颤抖着宣布:
“我们终于找到了……那个问题的答案。”
“什么问题?”
“为什么宇宙要创造生命。”
“因为……”他含泪微笑,“有些眼泪,值得被星辰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