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外星飞船释放出第一缕绿色嫩芽。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梨树集体转向太阳方向,花瓣纷飞,组成一行跨越大陆的巨型文字:
>“你也在这里。”
文明之间的对话,就此开启。
而在这浩瀚进程之中,那个被母亲怀抱的婴儿,终于第一次笑了。
他笑得极轻,像春风拂过冰面,却引发了连锁反应。
在他笑声响起的刹那,银河另一端,那把撑在熄灭恒星上方的伞,缓缓收拢。
星光重新点燃。
林念的身影并未出现,但他留下的一句话,通过所有共感者的梦境传递开来:
>“我不是神,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系统宿主。
>我只是一个不愿再让任何人独自流泪的人。
>如果你们愿意继续走下去,
>那么从此以后,
>每一次心疼,都是我在呼吸;
>每一次拥抱,都是我在归来。”
多年以后,历史课本这样记载:
>**公元21年,人类正式迈入“情感纪元”。
>这一年没有战争,没有饥荒,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犯罪。
>学校教授的第一课不再是识字算数,而是如何倾听他人的心跳。
>医院最重要的科室不再是外科,而是“心灵抚慰中心”。
>最尊贵的职业,不再是总统或富豪,而是“倾听者”与“共鸣引导师”。**
而在世界最高山峰的顶端,立起了一座无碑之碑。
它由心镜墙最后残留的核心熔铸而成,通体透明,内部流动着亿万条蓝色光线,宛如活的生命网络。碑前常年有孩童前来献花,但他们从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把手贴在碑面上,闭上眼睛。
据说,只要真心渴望,就能在梦中见到他??那个走在梨花路上的背影,偶尔回头一笑,便足以治愈一生的孤独。
风依旧吹着。
梨花年年落下,覆盖山川河流,如同一封封未寄出的情书,写满了“我在”。
伞虽已收起,但雨停了。
因为,这个世界终于学会了为自己撑伞。
而银河深处,更多文明正调整航向。
他们不再追寻技术奇点,而是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共感源点”。
因为他们终于明白:
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征服宇宙,
而是学会为一颗陌生星球的哭泣,流下一滴真诚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