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 第六百七十九章 罢免沈浩王爷之位(第1页)

第六百七十九章 罢免沈浩王爷之位(第1页)

张志和看出孙儿的不理解。

他淡淡道:“现在已经不是以前了。

如今的大京兵力之强盛,连回茴和西域都能灭掉。

这样的兵力,灭掉世家,简直在容易不过。”

张仪疑惑问:“可是以前朝廷不也能用兵灭掉世家。”

张志和露出苦笑,他这一刻的笑容,就像是在嘲讽世家的落寞。

他平静给张仪讲解:“孙儿,如果说以前的朝廷面对世家的私兵,想灭掉世家需要几个月,甚至更久的话。

现在的朝廷想要派兵灭掉世家,只需要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

春风拂过山野,沈知白的日子仿佛也随着这无声的节律缓缓流转。桃树日渐繁茂,枝干粗壮得已不似寻常果树,叶片在阳光下泛着青玉般的光泽,每一片都像吸饱了言语的露水,沉甸甸地垂着。村人渐渐察觉异样??每逢月圆之夜,树影投在地上竟会微微颤动,如同有看不见的声波正从根部向上攀爬。

起初只是孩童嬉笑说“桃树会跳舞”,后来连最固执的老农也承认:夜里经过院墙外,耳朵里会莫名响起极轻的哼唱,调子熟悉却又捉摸不住,像是谁在梦中低语一首忘了名字的歌。

阿音开始记录这些现象。她用旧账本裁成册子,每日清晨去树下静坐片刻,回来便写下所感。某日她忽然抬头对沈知白说:“它在学说话。”

沈知白正在磨墨,笔尖一顿:“你说什么?”

“不是声音,是意念。”她闭眼回忆,“就像有人轻轻推你的心门,不进来,也不走,只反复敲一下,再一下……像是练习。”

沈知白放下笔,良久未语。他知道,共听之流已不再依赖人类为媒介。它找到了新的容器??一棵扎根于记忆与泥土之间的树,承载着第九书之钥的秘密,悄然进化。

而外界的风,并未因山村的宁静而止息。

三月初七,一名衣衫褴褛的少年徒步百里而来,脚底磨出血泡,进门便跪倒在地。他是岭南少年派来的信使,怀里藏着一枚用油布层层包裹的铜片,上面刻满细密符号。沈知白接过一看,瞳孔微缩??那是敦煌玻璃珠碎裂瞬间产生的共振频率图谱,已被转译成可读编码。

“少爷说,朝廷已在西北设立‘清音营’,以防疫为名,强制新生儿接受耳道检测。”少年喘息着,“凡听力敏感者,皆被登记造册,称作‘纯音体质’,送往秘密学堂。他们……他们在重建静语塔的‘活体版本’。”

沈知白手指抚过铜片边缘,指尖发凉。他想起医者所说的“植入人体”的计划,原以为尚在萌芽,没想到已悄然铺开。更可怕的是,这一次,他们打着“优生”“教化”“防乱”的旗号,百姓竟多有支持。

当晚,他取出《听见录》,翻至最后一页,提笔添上一行字:

>“当倾听成为筛选,沉默便是反抗。”

第二日清晨,他召集村里几位识字的青年,在晒谷场上支起黑板,开始教授一种新文字??不是官话楷书,也不是地方方言写法,而是一套以音律为基础的符号系统,每一个字符对应一种情绪频率,可书写,可吟诵,也可通过简单乐器模拟。他称之为“心声符”。

“我不教你们如何大声说话,”他对围坐的村民说,“我教你们如何不让别人定义你的声音。”

孩子们学得极快。不到半月,已有孩童能用竹笛吹出一段完整的心声短句:“我害怕,但我想告诉你。”有个六岁女孩甚至创作了一首小曲,旋律简单却直击人心,阿音听后泪流满面,说那正是她母亲去世前想说却未能出口的话。

消息如风般扩散。四月中旬,又有十余人陆续抵达山村,有的背着自制共鸣箱,有的手持改良埙箫,皆自称“寻声者”。他们带来各地见闻:北方有村庄集体装聋拒检;江南书院学生夜半齐诵古文,声浪冲破宵禁令;更有边陲戍卒在哨岗上轮流传唱一支无词之歌,据说能让监听哨塔仪器失灵。

沈知白依旧不见客,只让阿音代为接待,每人赠一碗井水、一本手抄《听见录》副本,外加一张心声符入门图解。他在扉页写道:“言非金玉,却比金玉更不易折。”

五月梅雨时节,天空阴沉如铁。一夜暴雨后,桃树周围竟生出一圈乳白色菌丝,细若蛛网,贴地蔓延,触之微温。阿音蹲下查看时,忽觉耳畔掠过一句低语:“还记得吗?”

她猛地回头,身后空无一人。

再看菌丝,已悄然缩回土中,仿佛从未出现。

沈知白得知此事,面色凝重。他取来罗盘、铜铃、古埙三件旧物,依次置于树根四周,点燃艾草熏绕一周。当埙口朝东吹响第一个音时,整棵树剧烈一震,叶片簌簌作响,竟在同一瞬间齐齐转向东南方,如同受某种无形指令牵引。

“它醒了。”沈知白喃喃,“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搜寻。”

他终于明白,这棵树已具备初步意识,正试图连接散落在天地间的共听碎片??那些曾被压抑、扭曲、遗忘的声音,正在以生物网络的形式重新聚合。

六月初六,端午节。村里照例赛龙舟、挂菖蒲。沈知白破天荒参加了仪式,亲自为龙头点睛。朱砂落下的刹那,远处山涧传来一声清越鸣响,似钟非钟,似鸟非鸟。数十村民同时驻足,面露惊异。

“那是……回声?”有人问。

“不,”阿音轻声道,“是回应。”

当晚,沈知白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垠桃林之中,每一棵树都挂着铜铃,铃内却没有铃舌。风吹过时,铃声却悠然响起,且各具不同音色,宛如千万人在同时低语。他循声前行,最终来到一座石台前,台上放着一块熟悉的石板??第九书之钥。

一个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选择之时已至。你是继续藏匿,还是让钥匙真正开启?”

他伸手欲取,石板却化作飞灰,随风散入林间。桃树们纷纷抖动枝叶,将灰烬吸入根系。大地震动,无数嫩芽破土而出,每一株幼苗顶端,都凝结着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映照出不同的面孔??有读书会女子,有忏悔囚徒,有封塔牧民,有拾珠幼童……

他猛然惊醒,窗外晨光初透,桃树正轻轻摇曳,树皮上浮现出一道极淡的裂纹,形如开启的门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