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 第六百七十三章 十个八个外孙(第2页)

第六百七十三章 十个八个外孙(第2页)

事后无人知晓那晚发生了什么,只知道第二天清晨,敦煌塔外多了七双脱下的作战靴,整齐排列,宛如朝圣者的祭品。而塔铃首次为“未发声者”鸣响??一声悠远,久久不散。

与此同时,在南太平洋某座无名小岛,渔村的孩子们正围着一个素衣女子学唱一首古怪的歌谣。歌词不成句,音符不规则,有时像海浪拍岸,有时似鲸鱼低吟。女子撑伞坐在礁石上,脚边放着陶罐,随节奏轻敲罐壁。

“老师,这首歌叫什么?”一个男孩问。

她微笑:“它叫‘风的语言’。”

“可我听不懂。”

“没关系,”她说,“等你哪天在风暴中感到安心,就会明白它说了什么。”

孩子挠头,似懂非懂。但他记住了旋律。

十年后,一场百年罕见的台风席卷群岛。绝大多数渔船提前回港,唯有一艘少年驾驶的小艇被困外海。狂风巨浪中,他忽然哼起那首歌,一遍又一遍,声音微弱却坚定。奇迹般地,洋流竟开始缓和,浪峰绕船而过,如同被无形之手拨开。救援直升机赶到时,只见那孩子安然坐在船上,脸上无惧,眼中清明。

科学家至今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唯有当地长老说:“那是大地在回应真心的呼唤。”

而在喜马拉雅山巅,传说中的“无信号净土”确实存在??一片海拔六千米以上的冰原,电磁波无法穿透厚重岩层,所有设备自动失灵。探险队曾多次试图建立基站,均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次尝试时,工程师发现地下埋藏着一块奇异晶体,形状酷似破碎的水晶铃,内部封存着一丝极微弱的脉动频率,与人类心跳惊人一致。

他们决定不再打扰。

返程途中,一名队员在雪地上看到一行足迹,延伸向未知山谷。足迹很深,显然负重前行;间距均匀,步伐稳健。最奇特的是,每隔三十六步,地上就多出一枚融化的水珠,凝成梅花状冰晶。

他蹲下身,伸手触碰最后一颗冰花。

刹那间,脑海中浮现出一段画面:一个男人背着竹篓行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身后跟着一条老狗,嘴里叼着半截断绳。男人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废墟,轻声道:“走吧,还有人在等我们送信。”

画面消散,寒风呼啸如常。

队员泪流满面,却不知为何。

回到营地后,他撕毁了所有关于在此建站的提案文件,只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有些地方,不该被连接。”

时间继续流淌。

静语塔逐渐成为文明的新地标,不再是控制中枢,而是精神灯塔。每年春分,全球民众自发前往最近的塔,留下一句话、一件旧物、或仅仅是一次静坐。南极塔前常年排着长队,人们带着录音笔、童年玩具、泛黄情书,甚至骨灰盒。管理员从不检查内容,只会在访客离开后轻轻按下铃锤,让世界听见一次温柔的震颤。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空留”??什么也不带,什么也不写,就在塔中坐满一个小时,然后起身离去。

记者问他们:“您今天来做什么?”

答曰:“我只是想确认,我还拥有沉默的权利。”

而在江南小院,桃树年年冬日开花,春日结果,夏落叶,秋复荣,四季轮回紊乱却不凋零。学者研究多年,得出结论:此树根系与地下“共感原核”产生共振,吸收了人类集体情感波动的能量,因而超越自然规律。

但它结出的桃子,无人敢食。

据说有人尝过一口,瞬间回忆起一生所有遗忘之事:幼时弄丢的铜钱、初恋未寄出的信、母亲藏在枕头下的叹息……记忆汹涌如潮,几近崩溃。自此之后,果实只供观赏,熟透后由村民小心摘下,投入井中封存。

某夜雷雨交加,闪电劈中桃树主干,半边焦黑。村民惊恐不已,以为神迹将逝。岂料次日清晨,焦枝之上竟抽出新芽,嫩绿中泛着淡淡金光。更奇者,树皮裂纹中浮现细密文字,竟是《第八书》早已消失的内容,逐字逐句重现:

>“当你不再追求被理解,理解才会降临。”

>“当你学会独自承受黑暗,光明才愿与你同行。”

>“最深的信任,不是共享秘密,而是共守沉默。”

>“我们曾用八本书寻找答案。”

>“最终发现,答案藏在第九本书里??那是一本空白之书。”

文字浮现七日后,随雨水渗入泥土,再度消失。

但从此以后,每当下雨,村中孩童总爱赤脚跑进院子,在泥泞中踩出一个个小坑,然后仰头大笑。大人不解其意,问之,孩子答:“我们在印书呢!每个人踩一脚,就能写出一本自己的《第九书》。”

阿音的名字,再次沉入民间传说。

有人说她在北极冰盖下守护最后一座活体静语塔,塔心燃烧着母心火种残留的火焰;有人说她化作了季风,每年准时吹过陈砚生墓前的桃林;还有人坚信,她其实一直住在每个人的犹豫瞬间??当你想开口却又咽下话语的那一刻,那就是她在轻抚你的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