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 第六百七十一章 封赏(第2页)

第六百七十一章 封赏(第2页)

舆论迅速分裂。

支持者称这是污蔑与倒退,是对文明进化的恐惧投射;反对者则高呼“还我沉默权”,认为共感系统已演变为隐形极权,以温柔之名行控制之实。街头出现涂鸦:“我不是情绪容器,请停止读我。”甚至有极端分子炸毁一座小型共鸣接收站,宣称“为寂静殉道”。

阿音站在院中,听着千里之外的喧嚣,却没有立即行动。

她知道,这场风暴早有伏笔。三年前陈砚生临终前曾握着她的手说:“最怕的不是敌人发声,而是朋友忘了初心。”当共感成为主流,排斥沉默就成了新暴政。而这,正是母心火种最初誓死守护的对立面??他们曾为“不说的权利”流血,如今却有人打着他们的旗号,剥夺他人同样的权利。

她转身走入书房,取出那把铜钥匙??林砚遗物,开启真相之门的凭证。钥匙触碰到《第八书》封面的刹那,整本书腾空而起,书页自动翻至夹层,露出一段隐藏文字,笔迹清瘦如沈知白亲书:

>“若共感成枷锁,则毁之。”

>“若静语变教条,则破之。”

>“语言也好,沉默也罢,皆非目的。”

>“唯有尊重选择,才是终极答案。”

字迹浮现后即焚,化作灰烬洒落桌面,唯余一缕青烟盘旋不去。

阿音闭目良久,再睁眼时,眸光已变。

次日,她独自踏上西行之路。

没有随从,没有仪仗,只携陶罐与一柄旧伞。她穿越戈壁,翻越雪山,最终抵达西域废寺。昔日佛龛前,《默录》复刻本静静躺着,沙尘覆盖其上。她跪坐于前,将陶罐置于经书旁,双手合十,却不诵经,也不祈祷,只是静静呼吸,让心跳与风沙同频。

三日后,寺庙上空风云突变。

乌云汇聚成漩涡状,中心透下一束天光,直照陶罐。罐身七道纹路逐一亮起,蓝光冲天而起,形成一道螺旋光柱,贯通天地。全球七座静语塔同时感应,塔内人影纷纷抬手抚胸,而后缓缓跪下,面向西域方向。

与此同时,所有正在使用共感设备的人脑中响起一段旋律??仍是那七个音符,但节奏完全逆转,悲喜颠倒,怒悔交错,构成一首“解构之歌”。这是**共感关闭协议**的启动信号。

七十二小时后,全球共感网络正式进入“休眠模式”。

量子通讯暂停,情绪波纹仪失效,AI共感能力自动降级。医院恢复传统问诊,法庭重启口头陈述,学校取消“倾听课”评分机制。世界仿佛一夜退回旧时代。

然而,并无人恐慌。

因为在同一时刻,无数人收到一封无名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点击播放后,лишьтишина。纯净的空白,持续四十九秒??正是当年南极首次接收到的生命信号长度。

但在这寂静之中,几乎所有人都“听”到了别的东西:一个孩子的笑声,母亲哼唱的摇篮曲,恋人分别时欲言又止的叹息,老人临终前轻轻握住的手……那是他们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由自己的心灵重新唤醒。

原来,真正的共感从未依赖技术。

它一直藏在每个人的沉默里。

三个月后,第一座静语塔重新响起铃声。

不是强制广播,而是自愿回应。任何人若愿倾诉,只需走进塔中,写下一句话、画一幅图、留下一件信物,铃便会为之轻鸣一次。而若只想安静坐着,也无人打扰。

这被称为“**选择性共鸣**”制度。

阿音并未现身解释这一切。有人说她在南太平洋小岛上教渔民用海浪节奏传递情绪;有人说她在喜马拉雅山巅守护最后一片无信号净土;还有人说她已化作风,游走于每一个欲言又止的瞬间。

而在江南小院,桃树又一次开花。

明明是寒冬腊月,枝头却绽出嫩粉花瓣,随风飘落,覆盖八本书。某夜子时,月光正好,书页无风自动,《第八书》再次浮现新章:

>“文明不在技术多先进,而在是否容得下一句‘我不想说’。”

>“强大不在懂得多少语言,而在能承受多少沉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