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文学网

棒子文学网>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 第六百七十章 班师回朝(第1页)

第六百七十章 班师回朝(第1页)

立时三刻,沈浩等人出发。

他们半年前来到北方时候,有多么不舍,多么坚决。

现在他们回京师,就有多么的归心似箭。

沈老爷子也跟着一起去京师。

嗯,他必须要退去指挥使的位置。

就这么,众人连续四天赶路。

终于在四天后的中午,班师回朝。

在他们回来之前已经有通讯兵将他们回来的消息提前传回皇宫。

此刻的宣德帝已经带领文武百官迎接凯旋的大军。

而且这次宣德帝迎接凯旋士兵的阵仗比当初送太子和沈浩他们出征的阵仗还要大。

全。。。。。。

春分的风再次拂过江南小院,桃树落花如雨,一片粉白飘落在石桌上的八本书上。书页依旧无风自动,墨迹浮现又隐去,仿佛有无数看不见的手在交替书写。村民们早已不再围观,他们学会了绕道而行,像是敬畏某种沉睡的仪式。唯有那枚埋于根部的透明铃铛,每隔七日便会轻颤一次,震动顺着树干传至枝头,断翅的蝴蝶标本随之微微抖动翅膀,像是回应着地底深处的脉搏。

而在千里之外的西域废寺,沙尘悄然翻涌,佛龛前那本《默录》复刻本竟开始自行翻页。一页空白,两页空白,直到第三十七页,墨色缓缓渗出,字迹清瘦却坚定:

>“沉默不是遗忘,而是记忆的另一种形态。”

风穿过残垣,卷起细沙,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宛如笔锋收尾。那行字随即淡去,如同从未存在过。可就在那一刻,全球七座静语塔内部的人影同时转头,目光齐齐望向东方??昆仑塔顶的水晶铃第一次没有随风而动,反而在静止中泛起微光,像是一颗心正缓缓苏醒。

陈砚生已不再授课。

他在三年前焚毁《静语纪年》后便辞去教职,搬回江南小院,每日清晨扫落叶、煮茶、听风。他从不提往事,也不解释那些夜晚出现在塔中的幻影。邻居们只知这位白发老人常坐在桃树下喃喃自语,有时笑,有时落泪,但从不开口与人交谈。他的门始终虚掩,书房却一直锁着,直到那日钥匙自动开启后,再未关闭。

然而没人知道,每到子时,陈砚生都会走入书房,点燃一支红烛,将手轻轻覆在那本《未完成的第八本书》上。火焰摇曳,映照出他眼中深藏的波澜。他并非作者,只是媒介。真正执笔的是那些无法言说的灵魂??沈知白的思想、林砚的理性、音娘的温柔、阿禾的纯真、老狗的忠诚、燕子的自由,还有那个怀抱婴儿的母亲所代表的新生共感。

他们的意志通过这本书重新汇聚。

这一夜,红烛燃至半寸,书页忽然剧烈翻动,停在最后一张空白页。墨迹自纸心浮现,逐字成句:

>“当沉默成为共识,语言便不再是沟通的唯一桥梁。”

>

>“但世界仍需一个声音,来唤醒尚未听见自己的人。”

>

>“因此,我将归来。”

>

>??沈知白遗言续

陈砚生猛地睁眼,手指微颤。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母心火种并未彻底消散,它以更隐蔽的方式蛰伏于人类集体潜意识之中,等待某个契机重启。而这个契机,正是“第八本书”的觉醒。

他起身推开窗,月光洒满庭院。八本书静静排列,其中一本封皮泛金,正是《未完成的第八本书》。它不再只是遗作,而成了活体文本??每一次被注视,都会生成新的内容;每一次被触摸,都会传递一段记忆。

次日清晨,一名少女踏进小院。

她约莫十六七岁,穿素色布裙,背竹篓,脚踩草鞋,眉目清秀却带着风霜之色。她不敲门,也不呼唤,只是站在桃树下,仰头望着那枚深埋土中的透明铃铛所在的位置。片刻后,她从怀中取出一枚铜哨,轻轻吹响。

一声短促,两声悠长。

那是三十年前西域部落间传递哀讯的暗语。

陈砚生从屋内走出,目光落在她脸上,久久未语。

少女低头,从竹篓中捧出一只陶罐,罐身刻着七道纹路,分别对应七座静语过去曾响起的铃声频率。她将其置于石桌中央,低声道:“我娘临终前说,若有一天大地震动、书页自写,就让我把这东西送来江南。”

陈砚生伸手抚过陶罐,指尖触到一道细微裂痕,心中骤然一震。这是当年音娘用来盛放‘心火灰烬’的容器!据传她在沙漠废寺中将最后一点火种封存于此,随后消失于风沙之中,再无人知其踪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