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死在饥荒里……”他抽泣着说,“那时候,没人给她一口饭。如果当年有这样一个地方……她会不会活着?”
阿澈蹲下身,轻轻拍他的肩:“现在还不晚。你可以选择成为那个给别人饭吃的人。”
翌日清晨,密探独自离去。但他没有带回诏书,而是把它折成纸船,放进溪流,任其漂向远方。
而那枚青铜令,静静留在了炉边,压着一张纸条:
>“我不再是密探。
>从今天起,我要学着做人。”
春天再次降临,桃花开得比往年更盛。石台上的锈剑依旧沉默,但藤蔓之间,竟开出一朵小小的白花,缠绕剑柄,宛如一朵永不凋零的誓言。
这一年,大陆各地悄然兴起一种新风俗:每逢冬至,无论贫富贵贱,家家户户都会多煮一碗面,摆在门口或窗台,留给夜归人、流浪者、或是孤单的灵魂。
人们说,这是“知安夜”的延续。
也有孩童问父母:“真的有林知安这个人吗?”
父母便会指着窗外那盏为路人点亮的灯笼,轻声回答:“你看,灯还亮着,他就还在。”
宇宙深处,那艘承载文明信标的飞船仍在航行。它穿越星云,掠过黑洞边缘,终于抵达一颗蓝色星球。信号被接收,翻译成图像与声音??风中的桃林,摇曳的铃铛,一碗冒着热气的面,以及一句温柔的话语:
>“当你感到寒冷,请记住:
>曾有人为你煮过一碗面。
>而你现在,也可以为另一个人点燃一盏灯。”
星球上的居民沉默许久。他们从未经历过战争,却因资源争夺陷入长久冷漠。此刻,一名幼童挣脱母亲的手,跑向街角瑟瑟发抖的机器人流浪者,将自己的面包掰成两半,递出一半。
母亲流泪拥抱她。
从此,这个星球开始了他们的“心灯计划”。他们不再建造武器塔,而是修建“共食屋”,让饥饿者与富足者同桌吃饭;他们发明“共感服”,让健康者体验残疾者的困境;他们把那段信号编成启蒙教材的第一课,命名为《一碗面的力量》。
而在地球的桃林深处,新一代的少年们正围坐在炉火旁,听阿澈讲述过去的故事。一个小女孩举手问:“哥哥,我也能煮面吗?我还太小,会烫到手。”
阿澈笑了:“没关系,你可以先学着端面,或者帮别人擦眼泪。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做。”
小女孩认真点头:“我想。因为我昨天摔倒时,是你扶我起来的。”
众人微笑。
炉火噼啪作响,锅里的水再次沸腾。
阿澈舀起一勺热汤,倒入碗中,轻声道:
“那么,从明天开始,你就是桃林最小的守灯人了。”
风起了,唤心铃轻轻一震,如同回应。
桃瓣飘落水面,涟漪扩散,一圈,又一圈,仿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人间与星空,孤独与温暖。
石台上的锈剑,在晨光中微微泛出一丝金芒。
仿佛在等待下一个伸手的人。
仿佛在说: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