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不想成为你的负担。”小荷喘息着,“不想让你因为我而停留。”
“你从来没有困住我。”念真握住她的手,温热而坚定,“是我选择了留下。因为我爱你,姐姐。不是因为你是我的过去,而是因为你是你。”
窗外,月光洒在忆心木上,叶片泛着银辉。
小荷闭上眼,泪水滑落。
这一次,她终于安心地放手了。
***
七日后,小荷安详离世。
没有举行盛大葬礼,也没有立碑铭文。按照她的遗愿,骨灰撒入大海,随波流向远方。唯一留下的,是埋在忆心木下的那本日记最后一行字:
>“当我终于学会告别,
>才发现,爱从未离开。”
念真站在沙滩上,望着潮水一次次涌来,又退去。
她没有哭,只是轻轻哼起那首熟悉的歌谣,是母亲曾经唱给她们听的古老童谣。风吹散歌声,传得很远很远。
当晚,澄心池水位骤降三寸,井底传来一声极轻的震动,仿佛有人在深处叹息。
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井壁上多了两个名字。
不是刻上去的,像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一般:
**小荷**
它静静地躺在“念真”之下,如同多年前母亲将妹妹封入忆心木时所说的那句话:
“你们本为一体,生死不离。”
***
多年以后,忆学堂成为圣地。
传说,每逢雷雨之夜,若有人静坐于澄心池畔,便能听见两个声音在风中低语,一个温柔沉稳,一个清亮柔和,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记忆、牺牲与重生的故事。
而那株忆心木,已高耸入云,枝干盘绕如护盾,庇荫方圆数里。树下常年有人献花,也有孩童在此背诵家训。
最神奇的是,无论刮风下雨,树影投在地上,总是呈现出两个人影??一个站着,一个坐着,仿佛永远相伴。
渔村的孩子们都说:那是姐姐和妹妹,在等彼此回家。
直到某一天,一位旅人路过此地,仰头望着巨树,忽然泪流满面。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残破的玉佩,与树根下埋藏的那一半,严丝合缝。
他跪下,轻声道:“我也回来了。”
风穿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回应。
海依旧辽阔,天依旧湛蓝。
记忆如沙,岁月如歌。
而在这片被风拂过的土地上,每一个选择记住或忘记的人,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江湖。